仔細算起來,並沒有觸及到李世民的逆鱗。

和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比起來,軍隊應該愛護百姓這種的思想並不算出格。

而今天發生的事情也證明他的想法是對的,李世民最後果然同意了他的做法。

唯一讓他想不通的是,對方到底是怎麼把他的這種思想,和管仲聯絡在一起的?

什麼樣的腦回路才會產生這樣的想法?

看長孫無垢的態度,她肯定知道些什麼,所以陳景恪就試探的道:“姨母,聖人是怎麼猜到我的想法來自於管子的呀?”

長孫無垢放下茶杯,道:“不要小瞧天下人,不論你們藏的多隱秘,只要露出蛛絲馬跡就有可能被人抓住。”

“任何事情都是有跡可循的,尤其是學術思想上更是如此。你們陳氏一族的思想也不可能憑空產生,必然離不開先賢的影響。”

“我把諸子百家的思想全部翻了一遍,與你的言行做比較,發現和管子的思想最為貼近。”

“原來是您猜到的啊。”陳景恪先是驚訝,然後就是瞭然。

女人的思維方式有時候確實無法用常理揣度,尤其是聰明的女人,思維更是跳脫。

她能把自己的行為和管子的思想聯絡在一起,完全可以理解。

長孫無垢不無得意的道:“如何,可是叫我猜中了?”

“姨母法眼無差,我佩服佩服。”陳景恪還能說啥,只能豎起大拇指誇一句猜的好。

而且她的這個猜測也給了他靈感,以後我就是管子的門徒了。

回頭就把管仲的著作和事蹟都翻出來仔細研讀,看看哪些能用得上。

然後和自己要宣揚的思想概念聯絡在,假託是宣傳管子思想。

誰反對就去找管仲理論去。

陳景恪也算摸到了一點古人的想法,大多並不反對在學術上創新,甚至持歡迎的態度。

尤其是對於李世民這樣胸懷大志的君主來說,更是希望在自己治下能誕生偉大的思想。

只是有一個前提,你的思想不能是憑空產生的,必須要有跡可循。

說的更直白一點,可以基於前人的思想搞創新,但不能搞憑空創造。

佛教也是主動選擇了漢化,才慢慢的為中原所接受。但即便是到了現在,還是會有人以番邦異教來反對它。

他要是憑空搞出新思想,待遇比佛教也好不到哪去,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拿前人當幌子。

管子的思想不夠用了,還有老子、孔子、莊子、孟子等等一大群先賢。

中國或許缺很多東西,但絕對不缺思想領域的大佬,諸子百家的思想隨便套用,總有一款合適的。

啥?你問我到底是哪一家的門徒?我是百家門徒,有意見?

就這樣愉快的決定了。

和李世民聊天時候產生的朦朧念頭,此時終於清晰起來。

心中豁然開朗,陳景恪很是開心,道:“其實我們家族不只是對管子的思想有研究,諸子百家都有所涉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