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恪也沒有追著調戲,轉頭檢視起水稻來。

其中約莫有一半幾乎沒長稻穗,這就是雄性不育株。不能自花授粉,必須要經過專門的授粉才能長出稻穗。

靠自然的力量授粉就會變成現在的樣子,十幾株就只長了幾個稻穗。

陳景恪對這東西不懂,就任由它們自己生長了。

在這個年代搞什麼雜交水稻是不現實的,這些雄性不育株對他沒有任何用處。

不過考慮到前輩們尋找不育株的辛苦,也為了給將來培育雜交水稻提供方便,他還是決定把這幾個意外長出來的稻穗儲存好。

以後每年都專門劃出來一塊地種植這玩意兒,靠自然授粉能長出幾個稻穗就收幾個,反正他也不缺這一分兩分地。

剩下的一半,具體來說是十七株,就是從雜交稻退化而來的常規稻。

結出稻穗的主要就是它們,十七株總共分櫱出了三百三十五個稻穗,平均每株分櫱十九點七個。

水稻具有分櫱的特性,不同品種的水稻分櫱數量差異很大。培育雜交稻使用的常規稻種,也是經過重重選育出來的良種。

分櫱出二十個有效櫱枝並不算多,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少的。因為一般水稻分櫱能達到二十五個左右,三十多個也不稀罕。

水稻分櫱數量除了和品種有關,和肥料的關係也非常大。陳景恪雖然沒有化肥,但農家肥是要多少有多少。

只種了這麼點水稻,完全不缺肥料的情況下,平均分櫱還達不到二十個。

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他的種植技術真不行,拖了後腿。

不過對他來說已經無所謂了,能種活就已經成功了。

他估測了一下,每個稻穗的穀子數量都超過兩百粒,粗略估計今年能收穫七萬粒谷種。

如果全部育種成功,植株稀疏一些能種三五畝地。如此下去用不了幾年,就有足夠的稻種在大唐推廣水稻種植了。

真是可喜可賀啊。

至於鳥雀的問題也很好解決,就巴掌大點地兒幾十株水稻,可以用的辦法太多了。

他沒有弄稻草人什麼的,這玩意兒能不能防鳥雀先不說,放在院子裡倒是挺瘮人了。

尤其是大晚上冷不丁看到,能把人給嚇個半死。

讓害羞的玉珠去找張瑞廣要了一些漁網和竹條,把水稻給罩了起來。

這麼做會傷到鳥雀,但現在人都吃不飽,誰還管這些鳥不鳥的存活問題。

說不定每天還能抓到一些鳥雀,給大家的飯碗裡增加一點葷腥呢。

把這些忙完天就徹底黑了下來。

看著漁網做成的罩子,玉珠高興的直拍手:“可惡的鳥雀,以後再也不怕你們了。”

“哈哈……看來咱們玉珠很討厭小鳥呀。”

小姑娘很認真的道:“是呀,這些小鳥太可惡了,總偷稻穀吃,我和易奴姐姐都不敢離開。”

直到洗澡的時候,陳景恪告訴她。她才明白是什麼意思,羞的差點扎進水裡不出來。

晚上,第一次被正兒八經調戲的玉珠亢奮的睡不著,結果就是難受了易奴,只能忍著不敢去找隔壁床上的人尋求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