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6 比穿越者還像穿越者的全才(第1/3頁)
章節報錯
編寫華夏文明最麻煩的還是偽造譜系,比如司馬遷說匈奴是華夏別種炎黃後裔,給出的譜系是夏后氏苗裔淳維一系。
遼東那邊也好辦,直接安到箕子頭上就行了,誰也說不出個啥。
西方、南方那邊就不好辦了。
不能你說丹朱遷徙到南方就到南方了,要把人物傳承譜系寫出來才行。
他的哪一系後人去了南方,名字都叫什麼, 定居在何處,後續演變都要寫出來,還要和當地的傳說以及史料記載對照的上。
比如,駱田——駱越——烏滸——俚人,這是史料記載的俚人族群演變史。
如果陳景恪不知道這個發展線,直接寫丹朱的後人演變成了俚人, 會被反對派拿出來打臉的。
如果寫成丹朱的一個叫駱的後人遷徙到南方,建立了一個叫駱田的部落。
後來演變成了駱越,又變成烏滸, 最後演變成俚人,那就相當嚴謹了。
但問題又來了,他要如何查到這些相關知識。
在網際網路時代很簡單,開啟電腦大部分都能查到,少數查不到的也能去圖書館。
古代沒有網際網路,相關史料也是殘缺不全,想把這些關係脈絡梳理出來太難了。
最後只能求助李世民,獲准去朝廷的藏書館去一本一本的翻。
但看著那浩如煙海的書籍,他麻了。
這要翻到什麼時候去啊?
幸好人的鼻子下面有一張嘴,不懂可以問。
他把自己想要查的資料羅列出來,挨個找弘文館的官吏問。
哪一條在哪本書上能看到,那本書在哪個位置,都詳細記錄下來然後再去翻找,速度果然快了很多。
這期間他認識了一位大佬, 一位掃地僧級別的大佬。
呂才, 一個相當陌生的名字,至少陳景恪從未聽說過這個名字。
開始他還沒在意,接觸了幾次之後才發現異常。
不論他提出任何問題,對方都能給出回答,而且都非常精闢。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問題能難得住對方。
當時他還不服氣,專門收集了一些問題來問難對方。
這些問題涉及到了音樂、天文、地理、數學、醫學、諸子百家、史學等。
對方都給出了回答,有些答案站在二十一世紀看存在很多問題,但以唐朝的視角來看都是完美級別的。
這下他真的震驚了,這就是隻存在於傳說之中的全才啊。
樣樣通,樣樣精。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跟著孫思邈學習道家知識,就已經覺得精力不夠用了,這個呂才是怎麼做到門門精通的?
興奮之下,他又拿出了一些超前的知識和呂才討論,結果再次震驚了。
這位呂才竟然連自然科學、邏輯學方面的問題都能回答。而且他還是個唯物主義者,無神論者,還很認同以民為本的思想。
這個民不是良民之類的,指的就是廣大勞苦群眾。
如果不是確定對方就是土生土長的土著,他都以為這是穿越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