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春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沒有之一。

後來為了和世界接軌把陽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稱為春節,形成了我們所熟悉的陽曆年元旦和農曆年春節。

如果說冬至是國家祭祀的重大日子,那麼元旦就是全民共慶的佳節。

大唐承平十餘年,民間漸漸恢復了一些元氣,只要不是特別窮的,都會想辦法過個像樣的春節。

一般百姓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首都的長安城,尤為喜慶熱鬧。

大街小巷都是往來串走的人流,小孩子三五成群的跑著看熱鬧,各集市也變得更加熱鬧。

來紫霄觀上香的人每天都絡繹不絕,門前的集市已經不分初一十五,每天都很熱鬧。

這種喜慶的日子陳景恪自然要出來湊熱鬧,他把很多後世的花樣都拿了出來。

第一個拿出來的就是對聯。

“桃符太小了不夠喜慶,咱們就用紅紙寫對聯畫門神貼在門口……用印刷術印刷對聯和門神,每個來燒香的都送一副。”

此時的門神還不是秦瓊尉遲恭,而是神荼(sǜ)兩位古神。

孫思邈對自己的徒弟是無條件支援,親筆寫下了幾十副不同的對聯。

他的字雖然比不上那幾個名家,但也屬於出類拔萃群體。

陳景恪一直在練習書法,只是時間還短還看不出什麼效果,只能說不醜,離好還差了十萬八千里。

孫思邈寫的對聯有兩種,一種是充滿道教色彩的。

如:紫氣東來三萬裡;函關初渡五千年。

還有一種是普通的喜慶對聯。

如:福星高照全家福;春光耀輝滿堂春。

對聯寫好後,陳景恪馬上就讓人送到印書坊去印刷。

然後道觀的所有門框全都貼上了,紅紙黑字煞是好看。

這麼明顯的改變所有來上香的人自然都看到了,一打聽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之後,大家對這種新穎的慶祝方式也很感興趣。

紫霄觀適時推出了贈送對聯服務,凡是上香敬神的,都可以免費領取一副。

這下來上香的人就更多了,很快印刷的對聯就送完。陳景恪不得不讓印書坊暫停其它工作,全力印刷春聯。

這股風潮很快就風靡開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貼對聯。

秦府、尉遲府、程府率先貼上,引起了許多權貴跟風。

李世民不知道從哪聽說了這件事情,竟然也親筆寫了許多對聯貼在皇城各處。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連皇帝都貼了其他大臣自然也不甘落後,很快城北權貴居住區到處都是對聯。

這股風潮迅速傳遍長安城,先是富人模仿,然後百姓也開始跟著學習。

不可能所有的對聯都來自於紫霄觀,這是不現實的。更多的還是自己家寫,或者請別人寫。

很多街頭賣字的窮書生比較機靈,馬上買來紅紙改賣春聯,還真的小賺了一筆。

春聯之類的只是小動作,陳景恪這次準備把煙花爆竹搞出來,給李世民來個大的。

前面說過,隋朝時期就有煙花了,隋煬帝還寫詩讚美過,這是史書有記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