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快走了並不意味著就沒人管了,擺放桌子的地方被用繩子給隔離開,留有出口和入口,並有專人看守。

等桌子坐滿就禁止進人,之後出去一個就放進來一個,免得發生矛盾。

一開始自然有人不樂意,憑什麼別人能進去大吃大喝我要在外面等著?

可他們是親眼看著捕快進酒樓的,自然不敢鬧騰,慢慢的大家也就都習慣了這種規矩。

甚至先來的會自動給後來的人講規矩,讓他們在這裡排隊候著。

飯菜說不上豐盛花樣也不多,四葷四素兩個湯,都是製作方法簡單適合大鍋炒的那種。

主食就只有饅頭一種,不是純麥粉的,而是麥粉和粟米粉混合製成。

幾名小廝推著裝滿菜的餐車巡邏,隨時續盤。

秦彥道所顧慮的有人吃飽了賴著不走的情況也發生了,不過陳景恪早就有了應對措施。

看場子的小廝會觀察場上所有人,發現有人逗留不去,就會主動過來勸說:

這位客官,如果累了可以先去集市上轉一轉休息一會兒,等會再過來也不遲。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就都沒臉繼續賴在這裡了,少數實在不要臉皮的就隨他們去了。

如果這種賴皮太多影響了流水席的進展也不怕,屋裡的捕快就是幹這個的,有的是辦法把他們請走。

對於這種人,百姓們也不會同情,只會認為幹得漂亮。

外面的這三十桌是用來招待普通人的,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是不屑於坐在這裡的。

陳景恪他們自然也考慮到這一點,在酒樓內部也擺了宴席,專門招待他們。

而且裡面的菜花樣更多,各種招牌菜全都擺了上來,甚至直接把選單放了上來任憑顧客點。

至於如何判斷他們的身份,很簡單。

穿絲綢的人可以直接進,不穿絲綢的就需要證明自己的身份了,比如作首詩證明是個讀書人之類的。

倒不是陳景恪非要搞什麼三六九等,這純粹是一種商業行為。

普通人都不富裕,是不會來高檔酒樓消費的。

讓他們參加外面的流水席,也不是指望他們會過來消費,而是希望藉由他們的口把天然居和炒菜宣揚出去。

天然居真正的客戶就是穿絲綢的人或者讀書人,顧客就是上帝,自然要好好的招待他們。

甚至為了吸引讀書人創造話題,陳景恪還設下了兩道題:

“門口這幅對聯若有人能對的上來,一個月內免除所有餐費。”

“大堂內亦有一副對聯,若有人能對的上來,終生免餐費。”

但凡有點學問的人一聽就都坐不住了,這要是對上來不光能免費吃飯,還能揚名啊。

只是當他們看到門口的對聯,頓時就傻眼了。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很標準的迴文對,強行對上來並不難,可關鍵是這副對聯和酒樓的名字天然居相照應,這就不好對了。

一時間大家確實被難住了。

無奈之下只能來到裡面,看那副能終生免費的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