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李儒的理想(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事啊,那是因為聯軍提前攻下了函谷關,而後對西涼軍來了一個前後夾擊,你們沒打過,自然是輸了啊。”
“你們怎麼知道太師要逃往長安?函谷關乃是易守難攻的屏障,你們怎麼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攻下?更重要的是十八路諸侯表面上聯手討董,實際上各懷鬼胎、暗自較勁,都在想著保留自己的實力,函谷關一戰,又為何能夠上下一心、同仇敵愾?”
伴隨著話題的深入,李儒的眼神變得越來越銳利,如同是要把聞渡的腦袋給看透一樣。
“聽我說,白馬營寨被燒、虎牢關被奪,能保護洛陽的兩道屏障盡數丟失,如果董卓待在洛陽,必然會被聯軍死死圍住,插翅難逃。但是聯軍定然不會選擇強攻,他們不是擔心劉協的安危,而是顧惜自己的大軍。
他們會等待,等著西涼軍無糧可吃,這時候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攻下洛陽了,至於劉協,除了幾個實力一般的忠臣,剩下的誰會管他?
但是他們又不可能讓自己揹負上弒君的名號,他們只會等著董卓動手,而董卓也明白這個道理,結合一下戰況,我便能猜到董卓會帶著劉協逃往長安,依靠函谷關抵擋聯軍。”
“這是第一問,第二問如何解釋?函谷關你們打了幾天?”
“半天,灑灑水而已。”聞渡輕鬆無比的道出了了一個讓李儒睜大了眼睛的事實,久久沒有出聲。
“不過是裝扮成路人模樣,五拳下去在城門上砸出了一個大洞,讓數萬大軍攻殺了進去而已。”聞渡會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不自覺的轉動了幾圈手腕,看的李儒更加震驚。
(本章未完,請翻頁)
似乎帶有顫音的質問道:“呂布說的那個對手,是你?”
“嗯…可能是吧。”
“那第三問呢?你是怎麼說服各諸侯願意拼命的?”
“只是借袁紹之手和他們提了一個建議,如果我能攻下函谷關,那他們就必須做出犧牲,不然就只能上表天子,將他們定為和董卓一樣的反賊了,這你能明白吧?反賊這頭銜一旦坐實,那基本就沒有反轉的餘地咯,被誰攻打、被如何記錄在史書上面,那可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你這不叫建議,威脅才更合適……”
風輕雲淡的說出了自己的辦法之後,雖然引來了吐槽,不過聞渡不在乎。“無所謂了,結局是好的就行了。”
望向聞渡那傻樂模樣,李儒只是嘆息一聲。
“你嘆什麼氣啊?是對我這法子不恥?”
“不是,只是有些想到了已經死去的太師,想著如果當初我能攔著他,不讓他聽取袁紹的話,來到中原,繼續在涼州做他的土皇帝,不就能免於一死了嘛,可惜、可惜啊…”此刻的李儒眼中滿是對過往的懷念。
“能聊聊嗎?你和董卓的過往。”
聽見如此詢問,看著聞渡那認真的表情,李儒收起了自己衰樣,開口講述說:“我是關西人,雖然出身寒門,但我並不覺得自己比那些世家子弟差什麼,苦讀不亞十年,官位不過博士,看見的不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每一道縫隙中,都充斥著世家大族對於書籍、智慧、思想的統治與佔有,如此環境下,寒門眾生怎能有出頭之日?
偶然間聽聞西涼有一個人,名喚董卓,生性豪放,善於羌人結交,對他人不看地位、只看能力,遂投入其麾下,為其出謀劃策。
我對什麼帝位、什麼青史留名沒興趣,我只想要解除世家對於知識的掌控,只想讓這天下多幾個真正的有德有能之人,抱著這種想法,我絞盡腦汁,一步一步的將董卓抬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我原以為這就足夠了,接下來我就可以實施我的計劃了,但沒想到的是,中原太繁華、太富有了,迷亂了董卓的心,漸漸地掩蓋不了想當皇帝的慾望。
就算是這樣,我也可以接受,畢竟這天下姓劉還是董對我來說沒什麼區別,我已經幫他打下了足夠厚實的基礎,就算面對你們,我也相信不會輸!
可沒想到如此條件下,卻讓董卓安於享樂,喪失了之前的雄心壯志,我也想盡辦法來彌補,可是為時已晚,他已經徹底變成一個沉迷酒色的廢物了!”最後一句脫口時,李儒將竹簡重重的砸在了桌子上面。
“想不到你竟然抱有如此理想,倒是我以前把你想的膚淺了,在此向你道歉了。”
聞渡鄭重的低頭一禮,李儒不在意的回答說:“這都無所謂,反正這個理想估計是實現不了了。”
“不見得喲,現在重新開始也不遲。”
自己的抱怨被否定了,李儒怔怔的看向聞渡,只見對方臉上依舊是一副笑意……
(本章完)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