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了,中計了!快回撤!”最前方,看著像是首領的烏桓人講著自家的語言命令身後的軍隊趕緊回撤,可惜一切都晚了。

“小賊,哪裡跑?!”袁紹的外甥高幹從後面帶領步卒出現,士兵們將盾牌緊緊相連,長槍穿盾牌上面特別留下的孔洞伸出,組成了刺蝟陣型。

顏良、文丑、袁譚、淳于瓊等人率領騎兵,分別在左右兩側殺出,徹底阻斷了烏桓人逃跑的道路。

被圍困的烏桓騎兵如同沒頭蒼蠅一般,來來回回的在中間轉圈,臉上無不是帶著憤怒、恐慌或者膽怯的神情。

看著插翅難飛的鴨子,袁紹並沒有下令進攻,而是帶著沮授,在袁熙、蔣奇、蔣義渠等將的護衛下策馬來到了烏桓騎兵跟前。

“你,跟他說,我叫袁紹。”

被袁紹看著的一個士兵走了過來,向烏桓騎兵首領翻譯道:“大王,這位是漢家將軍袁紹,他想要和你談話。”

“嗯?你會說烏桓話?”

被烏桓首領盯著的小卒朝他用烏桓的禮節施禮後才解釋說:“我也是烏桓人,名叫蘇磐,隨我家大王一同入了關內,現在幽州遼西郡生活。”

聽過蘇磐的解釋後,烏桓首領忽而不爽了起來。“身為烏桓人,怎能與漢人同流合汙?!”

“大王,歷年來咱們族人先後經過匈奴、鮮卑等族的侵擾、殺戮,人口早已經不如從前了,況且我們所能佔有的地盤越來越少,為了活命我們才去向漢人尋求共存之法的。

幽州的大王劉虞是一位充滿了善心的正人君子,對待我們這些慘遭壓迫的族群如同漢人一般,自從進了關內,再也沒有發生過被劫掠的事情,大王您拼了命的不停遷徙,不正是為了族人可以生存下去嗎?如此為何不聽聽這位袁紹將軍的說詞呢?”

興許是找不到反駁的理由吧,烏桓首領收起了手中的長刀,降低了危險性,又對蘇磐講道:“你告訴他,我叫徹裡萬濟,是這支烏桓軍的首領,讓他有話就趕緊講出來。”

等蘇磐轉述過徹裡萬濟的意思之後,袁紹有些欣喜,能交流的話就說明有說服的機會,趕緊將自己打算收降對方的意思給蘇磐講了一遍。

“我拒絕!”不曾想,聽過袁紹意思的徹裡萬濟直接回絕了對方的要求。“我不會去往漢土上,跟漢民擠在一起的!”

蘇磐傳過徹裡萬濟拒絕的原因後,袁紹耐著性子解釋了一遍諸如在草原上修建城池、開河挖渠、剿滅鮮卑等一系列計劃,手舞足蹈的樣子頗為有趣。

等蘇磐轉達過意思後,徹裡萬濟的表情很明顯的從剛才的決絕變得動容了,不禁反問稱:“他真打算去剿滅鮮卑人嗎?”

被反問的袁紹肯定的點頭,隨後又是一通解釋,由蘇磐的口中翻譯過來就是:“這是肯定的,實不相瞞,我們漢軍已經開始全方面的出兵塞外,剿滅胡人了,不管是高句麗、鮮卑、匈奴、羌族,凡是會對漢民造成威脅的我們都不會放過,這一仗下來我見大王頗為指揮,而且麾下有近萬騎兵,實在不忍心看著你們白白丟掉性命,因此才會勸爾等投降。”

如此一來,徹裡萬濟心中倒是有些盤算了,如果真可以消滅一直以來欺壓自己的鮮卑或者跟自己搶水草豐盛的地盤的烏桓同族,跟著袁紹幹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想到了這些,徹裡萬濟直接停頓了片刻後,對蘇磐講了很長一段話,導致旁邊的袁紹不由得伸長脖子來盯著他們二人,只希望能從神情上面看出來徹裡萬濟到底是啥態度。

“將軍,徹裡萬濟大王點頭了,他願意跟著您幹。”

蘇磐傳達之後,臉上一直有些急躁神情的袁紹不由得鬆了一口氣,他是真的想把這些天生的騎兵給收到麾下,壯大自己的實力。

袁紹臉上的喜色還沒有褪去,蘇磐又再後面補充說:“不過,徹裡萬濟大王有一個小小的條件…”

“你說!什麼條件?”

“他希望可以保留自己身為大王的權利,也就是白狼與平岡城這兩片地區以後也可以屬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