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以量挑質(第1/2頁)
章節報錯
“你竟然能有如此膽魄?”聽見聞渡狂言的李儒完全不驚訝,畢竟自己也是寒門出來的,如果能夠將世家對底層階級的統治給推翻,他自然是希望看見這個結局的。
對於李儒的懷疑,聞渡頗為囂張的回應一句:“膽子長在人身上,我覺得我有!”
“不過除了這點之外,我也是有私心在的。”
“說來聽聽。”
經李儒的要求,聞渡便重複了一遍剛剛在酒席上自己所說的作戰方針。
“這戰略十分大膽,一不小心就會被各路諸侯給推入萬丈深淵中……”李儒低下了眉梢,認真思慮著。
“正因為如此,我才要幫忙興辦教育啊,努力培養可用的、好用的人才,不管是能出謀劃策還是能上陣殺敵,亦或者是熱愛農業、文學、經濟的,只要有一技之長,那我就照收不誤,把各個方面都安排上合適的人手,我就不相信還能輸!”
“那你為何不直接找世家呢?大小世家門生遍佈,隨便動動手指就能給你拉出來一支百名武將團、千位謀臣團,不比從零開始培養來的更便捷?”
李儒問過之後,聞渡苦笑著搖頭:“本末倒置了文優,想要推翻世家,又怎能倚靠世家呢?按照如此路數走,平民何時能崛起?”
“這我倒是欠考慮了,抱歉…”
“沒事,遇見你之前我就已經在想著教育的事情了,這原因還是出現在了各路諸侯和世家身上”
“可否說與我聽聽?”
“當然”聞渡深呼吸一口,向李儒訴說著:“袁紹、袁術、曹操等人備受祖上陰德,故而得到了大多數世家子弟的青睞,像是潁川陳氏、荀氏、太原王氏、弘農楊氏等,你見過北方有哪家人是往向江南過來投奔主公的嗎?
但這只是陪襯,更大的原因是揚州本地的那些世家,他們想要的就是偏安一隅的活著,基本上就沒有支援主公往外擴張的想法,八大世家啊,能找出來和我們抱有同樣志向的人,竟然只有虞翻和顧雍。”
“奧,難怪前段時間魯子敬一直在不高興。”李儒若有所思到的說著,沒想到竟然在這解決了一個疑問。
“所以說,既然我們不能像北方諸侯那樣瘋狂招攬優秀謀士,那就想辦法壯大自己,一直到靠著及格線水平的將領和一抓一大把的謀士相加也能獨領一軍,打敗敵人的程度。”聞渡回想著自己最初的人員配置,武以大寶徐盛為最次界線,文以蒯良為最低標準,這要求不算過分吧?
“這真的可以嗎?都說兵不在多而在精,用這種辦法來排兵佈陣,嗯…”李儒心中還是有些慌亂的,畢竟如果真要對抗北方所有諸侯的話,那可就要遭受各種各樣賢才的衝擊啊,純靠數量堆加而出的文武,在他們面前的優勢,也就只剩下人多這一條了。
“文優顧慮的很對,但是雙拳豈能敵的過四手?所謂一人計短二人計長三人做事好商量,一個人的眼睛看不過來、腦袋轉不過來,那就讓三個人、五個人、十個人一起想,面對荀彧這樣的王佐之才,不說能贏,只要能拖住他的步伐、讓他分身乏術,保證我方主力部隊不受其威脅,這也是一種勝利。
再說了,一抓一大把的人,我就不相信其中還出不來幾個能獨挑大樑的人物!”
說到情深出,聞渡重重的一拳砸在了桌子上面,對面的李儒被嚇得一哆嗦,看向聞渡的眼神開始有了變化,眼前這個年輕人,有野心、有腦子卻又足夠猖狂,如果他的理想真能實現,那史書上又會怎麼評判他呢?
李儒完全不知道,聞渡想的第一步,就是把諸葛亮、馬良、陸遜、龐統這些尚未長成的名人都給搶過來,讓他們過來撐場面,在開個軍校,讓那些不想看書、只想練武的都給放進去,讓他們死命看兵書,就算當不了將才,當個中底層的將領還是沒問題的,至少他們能知道自己是要幹什麼的,這麼幹有什麼意義,那這一支軍隊的基層組織能力和行動力、戰鬥力肯定要比那些需要大將統一排程、指揮才能作戰的軍隊強。
對方謀士比我們這邊會打仗?沒關係,他計程車兵打不過我方的,所有計策沒法落實,到最後全成了紙上談兵,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刺不刺激、感不感動?
“那如何教育?還是要請教書先生來吧?”
聽著李儒謹慎的詢問聲,聞渡大手一揮道:“簡單,一人給他們丟一本書,讓他們自己先看,然後夫子就跟他們講講其中的典故或者含義,之後就不用管了,讓他們自己研究吧,真的天才自然會出類拔萃;勤奮好學的普通人也可以去請教老師;至於那些有學習的機會不珍惜,只想著玩的笨蛋也不需要過多關照,教他們寫寫常用的字和計算公式,就算以後出去擺攤也不會被別人給坑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