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錢人來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行!”第一時間,糜竺就給出了否定答案:“四十萬人不可能在第一時間過來,賑災十日頂多只能讓十萬左右的人吃到嘴裡,剩下的人剛一來就吃了個悶虧,他們又怎麼會心甘情願的留下來工作?
我再問你,放糧賑災是以誰的名義進行的?”
“自然是以主公的名義啊。”
“那孫將軍現在是何職位?大漢朝的驃騎將軍,何等的高位者,可惜這個名頭現在能發揮的作用已經縮水了,尤其是在百姓身上。”
“為什麼?!”孫堅有些接受不了,這一刀一槍拼出來的地位,怎麼還帶縮水的……
“因為亂世;因為飢餓;因為漢庭的不作為;因為各方諸侯的動靜。在徐州的時候,我就已經賑災數次了,你們知道他們對我說什麼嗎?
他們喊我青天老爺,他們怒罵皇帝無能,他們問我這漢庭何時換主人,至此我便覺得百姓已經不再信任現在的朝廷了,因為在他們眼中,漢庭上下早已經腐朽了。
在徐州,我只是一介商人,掛了個官職名稱而已,沒啥實權。而孫將軍乃是朝廷高官,他們不一定相信你會無緣無故的開倉放糧,他們更願意接受依靠自己的力量,讓自己和家人吃飽飯。”糜竺一波透徹的分析,周瑜直接將賑災的想法給掐死在了搖籃中。
不過聞渡可是非常開心的,掏了這麼多的糧食,創造的卻是一點點的利潤,直接虧出奧利給來了,四十萬有手有腳能動彈的活人,隨便動一動就是利潤的爆發呀!
“嗯,子仲說的非常有道理,我建議咱們還是以工代賑吧,直接叫他們過來工作,錢糧就按照一日一結,有盼頭才能有搞頭,讓他們看見我們的誠意才能往下進行。
讓他們吃自己勞動換來的糧食,總比吃賑災糧有底氣的多,雖說賑災是高位者的義務,但你幹活、我給錢不是更合理?順道還能刺激一下商業,讓他們都賺點小錢,不是更容易拉進距離的方式嗎?”
反正現在漢朝的名聲、威望也就那樣了,再壞又能壞到哪去?還不如抓住機會,給孫堅造一波名聲來的划算。
雖說這聽起來是跟飯圈差不多,但前提是可以讓食不果腹的人民群眾吃上飯、賺到錢吶,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給他們工作,讓他們修建房屋、加固城牆,墾荒種糧。給他們飯吃、讓他們賺錢,完事之後如果有想法,自己還可以買,要是錢不夠,那就先交個定金,然後每個月賺到的工資,扣出一成來上交,如果當月有特殊原因,無法上交的,只要理由合理,那當月就可以翻過去,等到下個月再繼續,以此類推,直到將所欠金額全部還上,到時候出了地契之外,我們再給他們頒發一個房產證,以此來證明他的房貸結束了,我們這邊再登記一下。
除此之外還要雕刻一種專門用來蓋章的印章,以此作為憑證,倘若有人假冒,直接砍頭,殺雞儆猴!”
丟擲一招絕對可行的辦法後,糜竺等人越想越是點頭,隨之就在一片“我支援”的贊同聲中透過了這個提案。
“這個方法照葫蘆畫瓢,不正好可以用在田畝身上嗎?”被吊起胃口的魯肅,現在也來了精神:“墾荒之後,可以申請購買田地,但我們不收他們的錢,按照一戶人頭數,由官家賦予他們種地的權利,五成交稅,一成做租借費用,耕種滿三年,田地徹底歸為他們名下,不用再交租借費用,只用交國稅;耕種滿六年,只需要上交四成國稅;耕種滿十年,只用上交三成,除了地契之外,再發一張田畝證,如此可行?”
“我覺得行”認真聆聽的糜竺第一個贊成:“如此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更能讓雙方互惠互利。但我還有兩點要補充,第一,耕牛和種子也是一筆開銷,我估計他們很難能湊出來,所以我想著幫他們把這倆方面都給搞定,當然是用我的錢,以孫將軍的名義發出去,如此定能在人民之中樹立起一個愛民如子的優秀形象。
第二,以人頭數分配畝數的辦法需要加一條,每家每戶最多隻能拿五十畝,防止有熟人串通,故意騙田畝。”
要是這樣,人口也需要同時進行普查、登記造冊……”
魯肅與糜竺二人是越聊越投機,就像是完全沒忘記了旁邊還有三人在。
對於他們二人能這麼有共同話題,說真的是挺出乎聞渡意料的,畢竟雖說二人都是豪強,但歷史上也完全沒有過交集,一個在江東,另一個在蜀中,這一次碰面這能說是歷史改變的結果,卻意外的很對彼此的胃口。
糜竺不因為自己身處在政治層面的末端而感覺卑微,魯肅也沒有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這位商賈,就是非常純粹聊上癮了,導致聞渡都在猜測莫非這二人前生是夫妻?
坐在對面的孫堅則是在“炮火連天”中露出一絲驚慌感,射過來的眼神就像在詢問“我怎麼插不上話?”
可惜這個問題聞渡也沒轍,畢竟他自己也參與不進去啊……
PS:寫作不易,還望各位衣食父母,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點點收藏,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