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能救、不敢救(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聽見有可能不用交兵的時候,曹老闆憂愁的雙眼瞬間放閃,急吼吼的發問:“快講,如何遊說?”
“回主公,青州可算得上是黃巾災害最嚴重的地方了,主公去平亂時,便俘獲近五萬人,而四散奔逃者絕對不少於三十萬,畢竟是貧困人家,不可能與我軍相抗。基於這點,在下認為,這方海賊的組成人員基本上都是長期生活於亂世,習慣了打劫度日的生活,此番前來,估計只是想要錢糧,並不是想要叛亂。
如果出兵鎮壓,定會激起強烈的抵抗,如果打輸了,天下諸侯都會笑話主公,甚至會讓其他人猜測,莫非主公是外強中乾?空有威名之人?屆時,定會有不少人將兵鋒指向主公,如此一來,主公可真就成眾矢之的了”
荀攸講過,曹操連連點頭肯定:“說的不錯,正因此我才想問問你們應該出多少人去,既不用動太多士兵,又不會輸。”
“主公,先不說人數,對方三萬人,就算我們能贏,那也必定會有一些損失,政局未穩時,少一個人都有崩盤的危險,因此在下才提議先試試遊說”
“那你說,派誰去合適?”
“在下推薦長廣郡丞黃珍,此人能言善辯、辯才無礙,堪當大任,再於後方調集士兵壓陣,軟硬兼施,我相信此事九成把握可行”
荀攸給出了辦法,曹操思索了一會兒,下令說:“由你親筆書信一封交於黃珍,告訴他,事若成,我必賞之,再帶我兵符去見夏侯惇,讓他把所有可調動的兵馬全部帶去,隨機應變”
“領命,在下這就去”荀攸從曹操手上接過兵符後,快步走出了屋內,留操、彧二人獨處。
“文若啊,剛剛荀攸解決了第一個,你這個叔叔講講第二個吧”
被問到的荀彧,和荀攸一樣,先是儒雅一禮,方才開始進言:“回主公,在下認為劉岱北上必定是前往渤海去找天子與劉備了”
“理由是什麼?因為他們都是劉家人嗎?”
“正是如此”
“他怎麼就確信劉備和天子能接納他呢?畢竟聯合討董時,他可一直在審時度勢。其次如今的天子和劉備不過是袁紹手中玩物,別說自己的勢力、就算一兵一卒都是枉然,他過去又能有什麼用?”
“被袁紹掌控、沒有兵卒這都是事實,不過主公莫要忘記,劉備手下有關羽、張飛此等萬人敵,劉岱手下的鮑信、于禁我也見過,雖不及關張,但水平也不錯,如此強強聯合下,就算是袁紹,也要忌憚三分,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劉家人找劉家人,他們相融的可能性要比別家人大太多了,並且劉備實乃仁義之君,見自己宗親如此模樣,定然會心下一軟,留他在身旁;最後,主公不早就說過劉備並不是那池中魚嗎?所以,在下認為他必然會有手段與外界取得聯絡,說不定如今,已經在暗中招兵買馬了”
荀彧道出三點分析後,愁容再次爬上了曹操的臉龐:“那關、張、鮑、於四人我都見過,和你說的一樣,如若劉備真能湊出來一支大軍,再加上這四個人統領,那必將又是一股威脅,早知如此,當初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會盟之後,真就應該找個機會殺了他”
“但主公卻因為擔心關張二人履行誓約,故而不敢下手,此番情景,前不久在劉岱身上又重演了一遍,主公真乃惜才、愛才得代表人物了”
看著荀彧的伸出大拇指,曹操有些苦笑:“文若就不要再挖苦我了,還是先說說這事怎麼辦吧?”
“回主公,這件事你不必插手,主公現在該做的,一是穩定兩州局勢,二是要將目光對準豫州或是徐州這兩塊肥肉,袁紹如今獨佔冀州,有此寶地支援,實力必定又翻了數倍,與之爭鋒實屬愚蠢,主公現在只需要努力壯大自身就好了。至於劉備那邊嘛,主公可以給袁紹送過去一封書信,先祝賀他喜得州牧一職,再將劉岱依附劉備、劉備暗中募兵的事透露給他,袁紹並不愚鈍,就算不相信,也該有點提防的心思出現,至此讓他們鷸蚌相爭就行了,到最後坐收漁利的,必然會是主公”
“好!文若一席話語,當真使曹某茅塞頓開,書信一事,麻煩文若幫忙代勞”
“在下領命”
“除此之外,我父親給我回信說近日就會動身過來此地,與我團聚”
“哦?老爺子要過來?好事一件呢”
“對,麻煩文若再寫一封書信送給陶謙,告知此事,希望他能夠暫且讓開一條路,且通知曹仁與夏侯淵,讓他們二人親自過去,護送我父親回來”
“在下這就去辦”
接到要求之後,荀彧恭敬的退了出去,留下曹操獨在,思考著一件事
【他怎麼知道我要將父親接過來的事情?又如何知道路上會有不測?】
……
……
在曹操萬分不解的同時,周瑜和孫策已經跟在運糧隊後面,回到了大營中,第一件事,便是喊來了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