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大局之下暫且放之(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愛卿所言,確實有幾分道理,那不知董愛卿、蔡愛卿是否也贊同?”
或許是有些照顧其他元老的意思在,劉協沒有隻聽一個人發言的意思,再次受到點名之後,蔡邕也不便裝楞,抬腿便往王允身邊走去。
不得不說真不愧是大文學家,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儒雅之氣,只見他來到了王允跟前,先是對著他微微一禮,而後才是面向天子,慢條斯理的開口說
“回稟陛下,臣確有猜測,但是和王司徒所想並不一致”
“不一致更好啊,多些意見,朕也能多些思量,愛卿請直言相告便可”
“回陛下,王司徒所言不假,張楊此人確實算的上一個仁義君子,如果是他個人的話,臣也會贊同王司徒的想法,但是不知陛下知不知道,如今的幷州已經出現了新的勢力”
聽見此話的劉協立刻有了興趣,急忙詢問
“這個朕倒是不知,愛卿明言吧”
“這新勢力,為首的正是呂布、李傕、郭汜等人”
聽見了三個熟悉無比的名字,不僅是後面的大臣,就連上面的劉協都是變了臉色。劉協這麼驚訝也是意料之中的,畢竟上一次賈詡的信件送來之後,袁紹只是向他表明了張楊一人,呂布等人的官職則是袁紹覺得沒什麼進諫的必要,就在私下裡自己給了,反正覺得不是什麼大事,劉協知不知道也沒啥區別。最重要的是,那一次袁紹可是實實在在的過了一把皇帝癮,感覺好極了!
“可是那董卓的舊部?”
“正是,臣聽聞張楊與那呂布乃是好友,並且此前黃巾再亂之時,尚為上黨太守的張楊難擋賊軍攻勢,在即將城破之時,就是那呂布率眾前去搭救,方才倖免於難”
“那愛卿的意思是,張楊只是表面的幷州管理人,實際上的卻是呂布嗎?難道他們在計劃著再次反朕嗎?”
“關於這一點,臣並不敢保證,但是陛下應該聽說過幷州與鮮卑族的事吧?”
“當然,昔日鮮卑大敗漢軍,致使五原、朔方等地丟失,被鮮卑佔據,至今還在異族之手,唉,痛哉我大漢百姓遭受外族之壓迫,而朕卻只能坐在這龍椅之上,無能為力,倘若朕手中有兵將,豈能讓胡人如此肆意妄為!”
劉協是越說越激動,而站在另一旁的袁紹則是悄無聲息的往他視線之外躲去,作為這整個朝堂之上唯一一個握有重兵的,他還不想看見自己的軍隊被拉去和鮮卑死磕,畢竟這可都是他以後爭天下的資本。
下面的蔡邕看著劉協的反應,在心中頓感漢室君主尚有熱血,然然後急忙寬慰著說
“陛下無需動氣,因為那呂布如今已經在北上驅逐鮮卑、收復失地了”
“愛卿所言當真?!”
“臣自不敢欺騙陛下,我上一次聽到訊息時,呂布已經將西河與五原兩郡收回來了,算著時日,朔方或者雲中也可能已經拿下來了”
聽見此等訊息的劉協自然是歡呼雀躍。
“好!好!想不到董卓手下竟然也有忠心赤膽之人在,待到日後四郡盡收之後,朕定要大力嘉獎一番,朕要讓全天下人都看看,只要是大漢忠臣,那朕就絕不會虧待於他!”
“陛下聖斷!!!”
劉協一番群情激昂的演講吓去,頓時便引來了底下一大片狗腿子的跪舔,不過劉協認為呂布是向漢的,但是呂布做這些事的初衷,一是因為他自己的家鄉是五原;二來則是因為五原被胡人所侵佔。本來自己家鄉陷落,他就已經夠不爽的了,而佔據自己老家的還不是漢人,這就讓他更惱怒了,他所做的一切只是因為他自己想做罷了,漢天子?管他毛事?
“陛下,還請不要激動,接下來老臣才要說到重點”
蔡邕當即是給情緒高漲的劉協潑下來了一盆涼水,劉協聞言,終於發覺自己有些失態了,立刻收起了笑臉,整了整狀態,又擺出了一副威嚴的帝王之相。
“蔡愛卿,請繼續說”
“回稟陛下,在下聽聞那張楊本身就只有二三萬兵力,經過黃巾一戰,兵力勢必會再次減少,而董卓的西涼軍在函谷關一戰,幾乎是被斬殺殆盡,就算是有一部分趁亂逃走了,但終究也只是少數中的少數,況且他們又不一定會接受呂布的指揮排程,我們就先設想張楊把自己手下的兩萬人都給呂布,支援呂布去北上禦敵,但是那鮮卑又有多少人呢?五萬?十萬?老臣不得而知,不過有一件事老臣倒是很確定,那就是鮮卑人皆是從小在草原上長大的騎兵,不僅弓馬嫻熟,而且還無畏善戰,幷州軍隊與之相比就遜色太多了,雖說呂布的武藝乃是勇冠三軍,但是那也僅僅是他一個人啊,他一個人總不可能勝過那數萬鮮卑騎兵吧?幷州軍隊如若與之交手,或許會因為呂布的原因而勝利,但終究還是會付出不小的代價,而就在這個時候,韓馥突然出現,帶領著十萬大軍前去投奔於他,那他是會因為韓馥的叛賊身份將他斬首示眾送到天子面前,以至於激起手下人兵變,招致飛來橫禍?還是會將所有人盡數收下,補充兵力,進而攻打鮮卑?反正呂布也不會念及陛下的感受,這樣子這麼看,都是百利而無一害,既如此,那他收下韓馥以後,故意欺騙陛下的可能性可就太高了,因此老臣認為,韓馥如今就在幷州”
蔡邕講出了自己的猜測,惹得周圍人的議論和劉協的驚訝。
“如若真如愛卿所言,那韓馥豈不是逃出生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