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我與魏蜀吳三國大佬吹牛皮(第2/2頁)
章節報錯
聽到此話之後,曹操便接著說道
“袁術剋扣軍糧這事,袁紹心裡估計是知道的,但是他可能假裝不知,黃將軍前去,估計也沒有什麼用吧”
“或許是無用之舉,不過這也能擺明我家主公的態度,如今董賊於洛陽作亂,九州百戰火風起雲湧,天下百姓無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袁氏兄弟卻還在做如此蠅營狗苟之事,我等也不比忍讓!”
聽到這話,劉備即刻露出了悲傷的表情
“四百年漢室危在旦夕,而我身為劉氏宗人,何以面對各位先皇啊?痛哉哀哉……”
“我與玄德老弟不同,我是痛中帶喜,樂中有悲”
曹操此言一出,劉備便即刻問到所謂何意,曹操也是慢慢的給出了答案
“夏,四百七十一年止於商,商,五百五十四年止於周,周,雖有近八百年的國運,但是僅僅三百年之後便接鄰春秋戰國,屆時天下大亂,迎來無數英雄輩出,由此看來,國運盛衰長短皆憑天意,如無亂世,何來英雄,何來英才?各位想想,如若是在太平盛世,劉關張三兄弟只能是一個織蓆販履之輩、一個屠豬賣酒之流、還有一個乃是打死惡霸卻只能到處逃跑的通緝最罪犯,而文臺兄只能是個富春縣吏,瑟提老弟呢?無非就是從小學習,然後做個教書先生,而我呢,永遠都是一個門下校尉之輩,而恰恰是這天下大亂,我等才可能創下不朽功名,流芳百世”
劉備聞言,不知是苦笑還是如何,對著曹操說到
“看來孟德兄是為這亂世而生啊”
“我贊同孟德兄之言,生於亂世是不幸,可如果能變亂為治,且不是不幸中的大幸?敢問玄德兄,此次會盟有何志向?”
孫堅支援著曹操的觀點,而後三人都看著劉備,而後劉備開口
“劉備雖不是大才,但好歹算是劉氏後裔,因此我想以天下興亡為己任,除賊安邦,中興漢室”
“那玄德將軍打算如何做?”
“劉備以為,天下禍亂的根源乃是在於人心,想要安天下,應先取人心”
“可是在下以為安天下已經不可能了,如今漢室已經是千瘡百孔,隨風搖擺,修補不了了,但是取天下卻有可能,取天下之道在於英才,如果上有賢君能臣,下有精兵強將,天下何愁不安?百姓何必流離失所?”
此話一出,劉備便直接反駁曹操
“難道孟德兄有帝王之志?想要取而代之嗎?”
感到劉備的怒意之後,曹操立刻笑嘻嘻的回答
“曹某豈敢有這等非分之想,我也只是說出一種拯救天下的辦法罷了”
看著越來越濃的火藥味,聞渡也是趕緊插科打諢到
“不過,此次我等進關,都能感覺到各路諸侯表面名為結盟,但實際上卻是在勾心鬥角,其中暗懷大志的不在少數,為何袁紹振臂一呼,各路諸侯紛紛響應前來,他們都是為了除賊扶漢嗎?未必,董卓不過是一西涼刺史,權力地位尚不如各個諸侯,可是現在呢?高居洛陽,獨霸朝綱,這就使得天下諸侯心中不平,有多少諸侯都覺得他一個刺史,憑什麼爬到自己頭上?所以與其說他們是仇恨董卓,更應該說他們是在嫉妒董卓,於是匆匆起兵前來會盟,也不過是為了趁此機會看看能不能撈點好處,來壯大自己的實力而已,有哪一個是一心一意除賊報國的?就說在最開始,我們這裡十八路諸侯,三四十萬的大軍,可是就被華雄一人擋住了雙腳,如若不是關將軍出馬,不知道還會有多少草包去送死,還有袁紹那所謂的顏良文丑未在,是真的不在,還是袁紹自己故意不帶的,咱們心裡都清楚,而剩下的諸侯也都是一樣的心思,只管撿便宜,出力的事情絕對不做,劉將軍,雖然現在還是大漢的天下,但實際上,群雄之間的戰爭已經無法挽回了,在董卓被誅殺之後,就該輪到各個諸侯為了地盤而發起戰爭了”
說了一堆話的聞渡也是趕緊喝茶解渴,而劉備卻是目光炯炯的看著對面三人,鏗鏘有力的說到
“即便如此,我也只會選擇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