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區安置好暫時居住地之後,曼巴多次和十三區的首領芙蕾雅進行了交流,基本瞭解了這層世界的生存現狀。

和下層不同,這層的照明資源非常豐富,同時也就促進了本層的糧食種植技術。

在十三區的照明燈柱中部,佈置著一個懸空的環形種植區域。

這片環形空間被固定在燈柱上,有著厚厚的土層和灌溉設施,是十三區最關鍵的核心區域。

在這裡生長著製造粉稞的原料,也就是被稱為稞薯的塊莖類植物。

全天二十四小時的光照給了它足夠的生長時間,再加上十三區祖傳的滴灌種植技術,每週的稞薯產出量可達到一百公斤。

這樣的高產量,除了供給十三區原住民們的口糧,另外還有不少額外剩餘。

所以製造和出售粉稞,也是十三區對外貿易的支柱性產業。

民以食為天,雖然粉稞的技術含量不高,但是永遠都不愁銷路,貿易量也足夠支撐起整個十三區。

至於本層的新人誕生方式,也與下層有著極大的區別。

據芙蕾雅所說,本層的新人也是從“新人制造工廠”誕生的,但是他們的誕生通道,是集中在所謂的“黑暗支柱”的建築內。

那種特殊的建築直通穹頂,被認為是製成本層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就有專門誕生新人的通道。

也正是因為新人誕生的方式,催生了本層的一種特殊行業——奴隸販子。

每個新人的價格是二十代幣,奴隸販子們和下層的遊商販子一樣,帶著自己的“貨物”在各個聚集地之間遊蕩著。

“曼巴,看你出手這麼闊綽,你們‘冥之行’肯定很有錢吧?怎麼會想到全員從下層遷徙到這裡來呢?”

十三區的建築風格是多層的蜂巢式,每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單間,作為首領,芙蕾雅的辦公室面積也不是很大。

曼巴和她一起坐在侷促的小房間裡,看著牆壁上遍佈的金屬掛飾,他回答道:“下層遇到了大洪災,而且我們的聚集地被黑暗所吞噬了,不得已只好換地方。”

芙蕾雅接著問道:“那你們下一站準備去哪?還是說要在本層找個地方定居?”

曼巴想了想說:“先走一步看一步吧,對了,我們在來時的路上,看到被爆炸物炸燬的多足車輛,你知道是什麼人做的嗎?”

芙蕾雅點點頭:“應該是機械獵人做的,他們以機械為獵物,設下陷阱將機械摧毀或捕捉,然後拆卸掉機械上值錢的部位拿去賣錢。”

“機械獵人……”果然每一層都有每一層特殊的地方,曼巴從未想過還會有專門以獵殺機械為職業的人。

“那……你們本層的貿易,一般是怎麼進行的?有貿易站還是直接去大城市?”和本層勢力進行貿易,這是團隊下一步要做的。

芙蕾雅回道:“除了奴隸販子偶爾會帶帶貨之外,大宗交易一般都要去‘決鬥’城,那裡是本層的貿易中心。”

她指了一個方向:“往那個方向走,距離這裡一共是七十個光斑的距離。”

這層的光斑大小和間距基本都是固定的,非常適合用來當做距離單位。

換算過來,也就是差不多七十公里,按照步行的速度,兩天內就能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