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盈利(第1/2頁)
章節報錯
五天後,蘇家的煎餅攤子支稜起來了,車子是蘇善水拿木頭自己做的,幾塊木板拼接一下,木板也不要用好的,現成的就有,就是平底的鐵鍋子要定做,但是平的鍋子打起來比圓的容易,所以動作也快。
大房做的是蘇氏手抓餅,小車就擺在鎮上最大的菜市場,這裡擺攤的人也多,不是什麼特殊的地段,不需要給場地費。
三房做的是醬香餅,比手抓餅複雜些,但是一次能做臉盆大的餅,能同時賣好幾份。三房的蘇氏醬香餅擺在碼頭,這邊有徐家二舅在,三房的攤子絕對穩穩的。
徐海林本就十分感激小妹給他送的鴨絨背心,讓他在徭役過程中沒有受風寒,所以妹夫來打招呼說蘇家要在這邊賣煎餅,他二話不說的就答應照看著。
碼頭多的是男人,有人看小蘇氏長得好原本還混不吝的要調戲一下,但是有徐海林的照應後他們便老實多了。
小蘇氏也是潑辣的,村裡也有這樣混不吝的,但是哪次不是被它罵走了,她才不怕呢。她日日在這碼頭支攤子賣餅,蘇家的醬料確實香,這餅子又酥脆,碼頭的人都非常喜歡,慢慢的他們也不調戲了,因為小蘇氏說你敢口吐芬芳她就換個地界擺攤,讓你吃不著。
不擺攤可不行,餅子賣的不貴,還扛餓,醬料一刷比肉還好吃,於是大家哪裡還敢調戲小蘇氏,巴不得她每天多買點。但是這個女人刁的很,每日就賣二十張餅子,一張餅子分八份,每日都得搶。所以他們哪裡還敢調戲人家,每日只會好話不斷。
大徐氏這邊也差不多,她倒是沒有限制數量,但是每一個餅都是要現做的,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手抓餅的醬料都是自家調製的,還有加的一些素菜都是自家種的,一個餅子夠一個大老爺們吃飽了,一個餅子三文,不算貴。
大家見到新奇的東西總是好奇的,有人買了一個覺得非常不錯,一看這攤子還寫了蘇氏手抓餅,便問你叫蘇氏手抓餅,那東街的蘇氏捲餅和你是一家的嗎?
大徐氏忙笑著回答我們就是一家的,賣蘇氏捲餅的是她二叔一家,又說碼頭上還有小叔家的蘇氏醬香餅,您有空可以買了吃吃,都是咱們蘇家祖傳的手藝。
周圍的都紛紛點頭,原來如此。
於是妙雲鎮上的人慢慢的就都知道了蘇家有三個餅,祖傳的手藝,味道好,價格實惠,蘇家的生意算是站住了腳。
一月下來,蘇家眾人坐在一起開家庭會議。
先是蘇家大房盤賬,蘇含金將煎餅攤子一整月的收支情況匯總,再說給大家聽。手抓餅費油,成本比捲餅要高,一個手抓餅掙一文錢,一個月淨利潤有一千五百文,這個利潤其實比一般出去做工的男人都高,大部分人都是二十文左右一天,所以大徐氏已經非常滿意了。
二房是蘇含玉統計的,醬香餅每日的數量是固定的,三文錢兩個餅,每日有兩百四十文的進賬,一整月下來扣除成本能賺兩千文,比大房多掙五百文。
做生意除了本身賣的東西利潤成本不一樣,跟個人能力也是息息相關的,多以蘇含章在給方子的時候就說了能掙多少全看自己,大概的利潤他也先算過,兩房其實都想做醬香餅的,但是為了公平起見,雙方抓鬮,抓到什麼就做什麼。所以現在即便三房掙得多,大房也沒有什麼意見,要怪只能怪自己手氣不好。
蘇含金和蘇含玉統計完,便從自己的利潤中取出兩成給二房,大房的兩成是三百文,三房是四百文,合計七百文。
蘇善水取了抽成,心情激動,兒子又給他掙錢了,他花了四兩銀子做兩輛推車,現在每個月能回七百文左右,半年就回本了,再加上他自己的捲餅鋪子,一年能掙二十兩左右,這還只是家裡女人掙得,現在店鋪有四娘幫忙,他農閒時還可以接木工活,這樣一來自家小子的學費應該是夠的。
蘇家老倆口也非常高興家裡終於又有進項了,蘇實一高興又拿出自己的桃花釀,蘇含章乘機邀功討了兩壺,蘇實二話不說便答應。
蘇含章心道,大和尚師父,我給您討壺酒可是花了老大勁的,可別再嫌棄這酒壺太小了。
回了房,蘇含章便讓爹爹把姐姐的那份分成拿出來,蘇三娘笑的花枝亂顫,她可是富婆呢,有弟弟在不愁錢花。
蘇含章抽空還給蘇三娘描花搞,現在家裡也有些錢,便讓孃親買質量好的布來做繡品,蘇含章覺得做做荷包手帕沒什麼新意,賣的錢也少,不如做一些精緻的精品。
蘇三娘問有什麼好的意見?
蘇含章想了想,新世紀女性出門都要背個包包,時下的女性出門並不流行,或許是一大商機,包包這種東西不難,做出來就有人仿效,要做就要做精品包包,尤其是三姐的刺繡手藝又那麼好,他覺得可以一試。
於是蘇含章畫了三個小包包圖稿,每個包包大概兩個手掌大小,又分別畫了青竹、紅梅、牡丹三種圖案,包包的裡層需要厚、硬、結實的材料,用布片按千層底的方式粘合縫制就行,里布用正常緊密些的棉布,外層的細布要挑好的有質感的綢緞。
蘇三娘花了半個月時間將三個包做好,蘇含章第一眼見到便覺得驚豔不已,三姐的手工實在好,上頭的繡的牡丹栩栩如生,嬌豔欲滴。
這牡丹包包被三姐拿在手上,與三姐的氣質融為一體,彷彿眼前的女子就是大家小姐,即便身著樸素,也絲毫不掩蓋她的雍容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