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熱水儲備可能成為微生物的庇護所,令它們從古火星維持至今;它們也可能代表沃洲,為未來的人類先鋒提供充足的水源和地熱能源。

有了24小時的晝夜和足夠遮蔽太陽耀斑的大氣層,火星是唯一有能力利用天然日光維持大型溫室的地外星體。

即使探索才剛剛起步,我們也已經知曉火星擁有將來能進行商業輸出的豐富資源。氘,氫的重型同位素,目前價值10000美元每千克,其在火星上的含量為地球上的5倍。

火星可以定居。對於我們這一代及我們的追隨者來說,火星是我們的新世界。

………………………………

宋月航《中國曆代名醫傳》| 會跑的仙人腳

天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佈於中國大部分地區。

其乾燥塊莖亦稱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較名貴的中藥,臨床多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等症。

天麻過去一直依賴野生資源,20世紀70年代野生變家種成功後,家種天麻成為主要商品來源。

關於天麻的來歷,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

相傳,神農當年採藥時,天麻產量極少,是很不容易採挖到的。有時連續幾天在山裡轉悠,都尋覓不到它的蹤影。

一次,神農偶然挖到了一棵天麻,見它下無根鬚,上無秧苗,長有尺餘,活像一個肥大的人腳。

他正要用手拿起來,一眨眼,它就不見了。奇怪,哪裡去了呢?

神農連忙挖土尋找,連影子也沒有。

神農不甘心,挖呀挖呀,幾乎把一面山坡挖遍了,終於找到了它。

從這以後,神農就有了準備,只要天麻一露面,就一竹劍紮下去,牢牢扎住,天麻就再也跑不了了。

但是,等神農喘過氣來,再去拔他的竹劍時,怎麼也拔不掉了。

竹劍與天麻長到一起,成了天麻的莖稈了。

從那時起,天麻才發芽長稈。

​雖然它野性難改,喜歡在大山裡跑動,但人們卻還是能找得到它。

後來,天麻就有了“仙人腳”的美名。

……………………

地球像一塊球形的磁鐵,磁力線分佈在地球的周圍,形成一個偶極地磁場。

地磁南北極的位置和地理南北極的位置是不一致的,二者相去甚遠,而且地磁極位置還在不停地移動變化著,目前磁南北極與地理南北極大約有11.5度的交角。地磁極的遷移可能和地球內部物質的運動有關。

由於磁南北極和地理南北極存在交角,反映在地表就是磁子午線和地理子午線也存在交角,這個交角就是磁偏角。

實際上由於岩石形成過程中會獲得磁性,其剩餘磁場會在區域磁場中產生影響,因此地質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是以羅盤指標與地理子午線的夾角作為磁偏角的。地球表面的磁力線與水平面也存在一定的交角,稱為磁傾角。

磁力線與水平面的交角在赤道為0°,向南北兩極逐漸增大,在磁南北極為90°。利用地磁場的這一特性,透過研究岩石剩餘磁場的特徵可以確定岩石形成時的古緯度等。

利用岩石的不同磁性特徵,還可以研究區域的磁異常,對礦產資源、構造格局、地震預報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地球既然存在磁場,則必然存在電場。大面積的地磁場感應,就可以形成大地電流,大地電流的平均密度約為2A/km2。

大地電流的強度是不穩定的,其變化和磁場的變化有密切的關係,也可能和岩石所受的應力變化有關。同樣利用大地電流的異常特徵也可用於各種地質特徵的研究。

地球的電磁場構成了地球的第一個保護層,可以有效地保護地球生命免受太陽風和外太空的各種電磁輻射的威脅。

極光的形成就是太陽風沿地球兩極磁場的薄弱處進入地球所引起的現象。

地球磁場會對居里面之上的地殼上層岩石產生影響,使岩石獲得磁性。並使岩石的磁化方向與岩石形成時的地磁場方向一致。

透過對岩石剩餘磁場及岩石形成歷史的研究發現,地球的磁場曾經不止一次的發生重大的改變。

甚至是南極變成了北極,北極變成了南極,也就是發生了地磁場的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