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三圍暴漲(第3/5頁)
章節報錯
今年他絕對封神,我把話撂在這兒了,明年你們看吧!
但是我估計你們夠不著人家,所以咱們的蒂花之秀私募基金也能湊合著投,圈子裡除了他們幾個,再往下排基本也到我了……”
確實很秀,當天就拉滿了5,000萬的投資額。
類似的情況太多,也太氾濫了,韓烈在完全不知情的前提下,名氣漸漸擴張。
主要是前兩次講座都有錄音,超級自信的態度加上極度精準的判斷,再加上現在已成事實的龐大收益,天生就適合拿出去講故事。
指望著同行別消費你?
不可能。
稍微沾上點邊兒的人都不會放過機會,一堆人嗷嗷喊著私募新一哥非我韓老師莫屬。
當同業共同預設時,事實已經不以韓烈的個人意志為轉移了。
幸運的是,輿論可控。
同行愛吹就吹去,反正韓烈自己堅決不出風頭不露面,所以江湖上流傳著烈神的傳說,但是大眾層面查無此人。
這是最舒服的狀態。
日常接觸的工作圈子必須給予韓烈最大程度的尊重,但在生活中他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大帥哥。
金融業內的名氣飆升還只是韓烈名望構成的一方面。
另外一大部分在家鄉。
由於成夢基金剛剛進場就狂飆突進,韓老師的個人名望,在夢城直接爆了,甚至炸得省城都搖了三搖。
礦省信託的李總悄悄傳話:省裡主管金融的領導在多個場合表揚過你,你有沒有回家發展的打算?稅收政策和扶持政策一定讓你滿意!
言外之意,能不能把基金公司搬回家鄉。
按照常理來講,純金融企業不太能夠拉動GDP和就業資料,這是金融服務業的性質決定的。
但是如果你特別能賺錢,那又例外。
架子搭好,攤子鋪開,咔嚓咔嚓發行幾十只產品,吸收千八百億閒置資金,一手金融投資,一手企業整合,再來回疊槓桿,很快就能把體量幹到萬億級別。
到那時,影響力可就大了去了。
李總暗示得很清楚:如果你搞得好,不止我們礦信需要轉型,省裡那幾家城商行都需要來自金融一線的先進經驗……
韓烈悚然動容。
“怎麼回事?為什麼突然想往金融複合集團那個方向發展了?”
李總納悶反問:“中植、海航、明天、復興都多強啊?集中資源辦大事,以規模換效益,不應該麼?”
應該麼?
噢,現在是2014年啊……那就理解了。
韓烈明白了省裡的打算,但不知道該怎麼勸,惟有苦笑搖頭。
大型金融集團確實有其優勢,但是這玩意兒滋生的內部管理問題根本不是個人能夠解決的。
因為重點金融機構你只能參股,不能真當大哥,明白麼?
不明白也不能再深講了,反正所有國內的金融集團,都是各種違規操作的重災區。
滾雪球確實是快,可韓烈看不上(麵包也不敢寫了)。
於是果斷且直白的拒絕了。
“金融業不允許混業經營的紅線我肯定不會碰,我岳父那邊好幾百億的資產等著我倆接手,私募的生意我都打算找個時機徹底結束,哪裡忙得過來。”
然後在某一次回家的時候,出席了一個洽談會,又開了個新口子——
“等到我轉行實業,肯定要支援家鄉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