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烈隨手開啟筆記本,登入QQ,馬上就被好友申請淹沒了。

再開啟郵箱……好傢伙,400多封新郵件!

各種各樣的合作邀請,看都看不過來。

車主任湊了過去,跟著掃了兩眼,得意一笑:“你看,是吧?”

大部分的合作,看一眼就可以掃到垃圾行列裡。

淺白一點的,想請“韓老師”代管一筆數千萬的大資金、做什麼什麼代言、去某某公司當交易部經理等等,一眼假。

隱蔽一點的,研討會邀請、小型實盤比賽的評委、有償的線上分享、大客戶講座等等。

依然全踏馬的是坑。

坑逼程度因人而異吧。

比如那個“線上分享”,如果談的好,對方有可能給出上百萬甚至更高的酬勞。

要求也不高,加幾個QQ群,線上指導、分享、解疑。

偶爾參加一次線下講堂,按照對方規定的方向去講就行。

乍一看太美好了,變現多快啊?

然而人家是要拿你當招牌的,杵在前頭擋槍扛雷。

籤的合同再怎麼完備都沒有卵用,等到人家割韭菜割夠了,想撤的時候,把你一扔,整個團隊打包跑路。

最後傷害的是誰的聲譽?

純屬是拿個人的名氣去幫騙子們變現,碰到心特狠的,刑法都給你捅個窟窿。

……

再比如看上去最正規的研討會,往往都是有名有姓的券商舉辦的。

他們的坑埋在哪裡?

最尋常的做法,就是拿你的名氣去給人家自己人抬轎子。

市場裡殺出來的草根冠軍,實操很強,理論差勁。

口才跟那些天天維護客戶的分析師們沒法比。

一句話不對,人家就能踩著你的漏洞上位。

就算你足夠謹慎,沒什麼破綻,可是錄影的剪輯權在人家手裡,還不是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到時候把你剪得木愣愣跟個傻嗶似的,再拿別人的高光時刻一對比……

妥,又一個專家冉冉升起。

某位大佬在初期就吃過這樣的大虧,那家券商在圈子裡的名聲確實臭了,不過髒錢真沒少賺。

……

至於大客戶講座,只有銀行舉辦的可以去一去。

能不能拉倒業務、打出名氣倒在其次,主要是經常會有意外驚喜。

如果發揮得特別出色,一定會有富婆惦記上你,或者會有大爺大媽給你介紹自家閨女侄女。

真的,一點不誇張。

帥到韓烈現在的程度,當天就有可能出現豔遇。

銀行的私銀大客戶,種類繁多。

沒什麼個人能力的花瓶小三、整天在家裡無所事事的主婦人妻、本地土著富豪的大齡剩女、漂亮又有能力的精英海歸、銀行內部的私銀客服經理……

隨便碰到哪種都特別容易激發對方的好奇心和傾訴欲。

那麼,碰到她們的機率有多大呢?

15年4月份的時候,浦發徐匯分行搞過一次規模不是很大的私銀客戶理財培訓講座,去了40多個人,一半是25歲到40歲之間的鶯鶯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