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時間,校園裡特別熱鬧。

準備參賽的不止是專業對口的商院金融班和國交院金融班,還蔓延到了很多不太相關的其它專業。

事實上,因為魔都這座城市的屬性,差不多全部的高校都有動靜。

復交財貿、雙理工、雙師大,本身就有各自的股票學術社團,據說還有跨校際的私人群,一個個的早都在摩拳擦掌了。

那些位於二線城市的大學生,恐怕很難想象這樣的景象。

同樣是民辦三本,吉大人文金融班的學生,可能到了大三都沒有入市的想法,學金融最大的願望是去銀行工作。

而上外人文的本地學生,大一就已經不乏實操經驗了。

所以段小藝和俠紅娟才能夠拿到20%的收益。

他們倆都有兩三年的股齡,算得上是老韭菜了,在模擬盤裡無壓力操作,溜得一批。

整個魔都,類似她倆的學生並不少。

學習能力不行,考不上好大學,並不等於炒股能力弱於985高材生,能理解吧?

從農村考上清北的金融系學霸,實戰能力真不一定多強。

事實上,那些能夠從小資金做大的遊資,極少是頂級院校科班出身。

高智商的學霸基本都去了上游,賺的是低風險高收益的智力錢。

而短線則是從絕境和低谷中爬出來的草莽英雄的戰場。

回到本次大賽。

熊市,9周,20%收益,聽著不高,其實非常不容易。

按照韓烈的記憶,打滿9周,最終從模擬盤晉級總決賽的兩名選手,總收益不過40%多而已。

那麼多參賽選手,最後收益為正的,差一點不到十分之一。

當然了,說這會兒是熊市,其實也不完全對。

模擬盤和小實盤的賽期,剛好趕上了熊市最後一跌之前的企穩階段。

指數窄幅震盪,個股超跌反彈的機會極多,創業板指數繼續領漲。

相對而言,這個階段並不難做。

隨便挑中一隻妖股,半倉買入,多拿一陣子,輕輕鬆鬆做到40%以上。

等到了總決賽,大家就開始倒黴了。

正好碰上牛熊轉換的最後一跌,特別難做。

如果韓烈沒記錯的話,今年總決賽的冠軍,好像只有10%的收益率。

最後,大家都是在比拼防守能力。

純純是沒有趕上好時候。

像是2014年的疼訊炒股大賽,模擬賽冠軍幹到了150%以上的收益率,實盤賽冠軍用疼訊的本金,為自己血賺60萬。

只要能進去總決賽,每個人都是正收益。

真·撿錢。

最搞笑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