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上並非是五穀不分的男人,他當年要為聖後進行糧草等排程,對於糧草的來源、種植、生產等諸多方面,都略有了解。

儘管他這些年,身為聖上,卻也有一塊皇家的御田,御田裡的種植,他也多少有些瞭解。

故而,當謝明珠說出紅薯的畝產之後,他第一個都不敢相信。

甚至懷疑,謝明珠是不是多說了一個零?

“沒有。”

謝明珠倒是真的沒有多說一個“零”,這個資料,是她當時購買紅薯藤時,上面的詳情介紹。

“或許會因為土質、氣候等方面的原因,產量略微有些不同,但大致來說,種植紅薯是可以保證一部分農戶是有東西吃的,換句話來說,也是可以省糧的。”

謝明珠以前當扶貧幹部時,她剛去村裡,百姓們也挺窮的。

那個時候,百姓們鮮少吃純白米飯,像煮粥時,都會在粥裡面加飽腹感會多一些的紅薯或是土豆。

有的時候,家裡來客人時,他們也會在米飯下面,墊上一層紅薯、土豆或是南瓜之類的。

善良淳樸的人們會把白米飯用來待客,自己只吃墊在米飯下面的紅薯之類的雜糧。

聖上一聽,興致勃勃的問,“那要種植的話,什麼時候可以種植?”

“春季。”謝明珠很明顯的就感覺到京城與謝家村的氣候是不一樣的,京城的氣溫,開始變涼了,“開春之後就可以種植。”

“紅薯怕乾旱麼?”

聖上想,就是因為天氣乾旱,渭南地區的百姓田裡顆粒無收,百姓們也只能流離失所的疲於逃命。

“一般的農作物,都是怕旱的。”謝明珠眉梢輕擰道:“不過,相對來說,會沒有那麼怕乾旱。”

聖上了然於心的點頭,溫聲問道:“明珠,渭南乾旱的事,你聽太傅說了吧?”

“是,我聽太傅說了。”

謝明珠不明所以,卻還是誠實的回答。

聖上問道:“那你說,應對這種惡劣的天氣,要怎麼做?”

“真正的乾旱,我們也沒有辦法對抗。”

謝明珠這也是實話實說,就連人工降雨,也是需要有人工降雨的條件。

“但是,我們可以修建一些水利設施,在河裡修建水庫,水庫裡的水,也可以用來發電,同時,我們還可以在山裡修建堰塘,又或者組織打井,這樣,就算天干旱一段時間,我們儲備下來的水,也是可以備一時之需。”

聖上看見謝明珠的眼神,是非常的熱切。

聖上也不是那種迂腐的男人,當年,他都能聽國師一言,甘心情願讓自己的兒子去遙遠的道觀,賭一把自己的命。

如今秦澈治好了,又遇上了謝明珠這樣的天授之女,可見,種種一切,都是國師之前就算好的。

“明珠,你說的很對。”聖上眉梢微挑,神情溫和道:“上次你們稻田豐收,我聽說你還在稻田裡養魚了?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種植手法?”

“種水稻時,水田裡會有水,而如果在這個時候,往往水田時裡放一些魚苗,魚苗便可以在水裡生長,一來,是可以以水裡的藻類為食,二來,魚糞也可以作為肥料滋養稻田。”

謝明珠不緊不慢的講敘著稻田養魚,以及桑田養魚的模式。

“其實還有一種其他的養植方式,但謝家村的條件並不適合。”

聖上來了興致問,“什麼樣的種植方式?”

“桑田養魚。”

聖上問,“這個要怎麼養?”

“桑樹的葉子可以養蠶,水墉邊可以種植桑樹,水塘裡可以養鴨、養鵝以及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