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大樓矗立在王府井,這是京城最大的商場。

一來到百貨大樓外,林向東就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當走進去,人就更多了,一些櫃檯前更是擁擠。

吃的,玩的,看的,是應有盡有。

京城的人都說在百貨大樓買不到的東西,別處也就更沒有了。

和供銷社不一樣,供銷社的商品都隔著櫃檯,不買是無法觸碰到的,但百貨大樓就可以觸碰到。

此時,林向東有一種來到大超市的既視感。

琳琅滿目的商品,讓人眼花繚亂。

不遠處有賣電動玩具的,一群孩子圍著看,眼中有著渴望。

也有賣糖糕的,二樓則是賣衣服和鞋子等。

在這百貨大樓裡可以買到三轉一響,甚至能買到電視機。

但要是想買緊銷貨,就要天不亮來排隊了。

像林向東這會才來,很多緊銷貨都是買不到了。

雖然不是第一次來這百貨大樓了,但每次來都有些感嘆。

感受著這個年代的氣息,林向東的心情也比較複雜。

先是隨便逛了逛,好一會才來到賣手錶的櫃檯。

手錶的式樣並不多,有半鋼和全鋼。

例如半鋼的滬牌手錶,價格是九十塊,而全鋼的滬牌手錶就是一百二十塊。

手錶的價格當然不會一直不變,事實上,不僅是手錶,還有腳踏車和收音機等,說是一年一個價也沒錯。

“我買個滬牌全鋼手錶。”林向東對售貨員說道。

畢竟是三轉之一,手錶在這年代也是大件,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的,因此,售貨員也多看了林向東一眼。

看了下錢和票都沒問題,售貨員也就從櫃檯裡拿出個滬牌全鋼手錶給林向東,順便給介紹了下。

當手表一到手,林向東也是翻來覆去的看。

只見,在手錶的背面有五八年生產的字樣。

手錶對一個男人來說,就好比中世紀佩劍對騎士的意義。

說起大夏的手錶發展,還要從五五年說起,當時有幾十個老師傅用手工製作了十八個細馬機械手錶,到了五八年,滬城手錶廠建立,生產出第一批手錶,從而改寫了國人只能修表不能造錶的歷史。

仔細端詳著手中這款手錶,林向東也是越看越喜歡。

只見,這手錶有十七鑽,長三針,機芯外徑二十五點六毫米,擺輪上裝有十四個螺釘,質量可接近瑞士的寶麗爵。

簡單介紹之後,售貨員也不忘和林向東說了下注意事項。

“請不要將手錶和有磁性的物體互相接近。”

“遇到進水現象要立刻送維修點清洗,避免機芯鏽蝕。”

“表背的保護薄片和標貼要揭下,否則汗水會滲入……”

……

對於售貨員所說,林向東也都聽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