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三章:過量藥物(第1/2頁)
章節報錯
紀卿年醫館的開張出其的順利,邀請的人都來了道賀,就是義診臺前也擠滿了前來問診的病人,整個醫館可以說是熱鬧非凡。
但紀卿年看著這個熱鬧場面,內心多少還是感覺到那麼一點點不舒服,但又說不清楚為什麼,更不知道那裡不舒服。
紀卿年看了一下大門正上方那塊被紅布遮住的牌匾,又默唸了掛在兩邊的鍍金對聯,心裡似有所悟的點了點頭,又似難悟地搖了搖頭。
“吉時已到,下面請黃老和紀京醫為醫館揭牌,我們掌聲有請!”
主持人大聲地發出邀請。
話音剛落,鼓樂喧天,鞭炮轟鳴,人山人海的場面像沸騰的水面,人頭攢動。
“紀氏醫館,好!早該打出自己的館名!”
王小力非常認可醫館的招牌,剛揭牌就讚不絕口。
“紀氏就是濟世,紀氏醫館就是濟世醫館。原來紀卿年天生就是濟世郎中啊”
“我可聽說紀卿年可是跟皇帝看過病的郎中啊,這下我們鎮的人民可有福了。給皇帝看過病的郎中,給我們看病,長臉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談論著。
紀卿年可沒有這麼多閒心思去聽他們談天說地,只是一個勁地給前來就診的患者把脈開藥。
醫館就必須以病人為中心,紀卿年深深地認識到治好病人的病才是自己立足的根本。
王小力對於迎來送往還是非常在行,所以就禮節周全地照顧這裡的每一位賓客,力求給每個賓客以家的感覺。
揭牌儀式過後,就是迎來了中午的吃飯時分。
眾賓客當然是齊聚一堂,共話醫館軼事,同說郎中奇聞。
下午,賓客散去,紀卿年圍繞著醫館走了幾圈,感到非常滿意。
“終於有了自己一手設計打造的醫館了。”
紀卿年看完之後,大嘆一聲說出了這句話。
“請紀郎中坐堂行醫。”
大嗓門王小力看到一位被抬進來的病人,大聲地叫喚著紀卿年。
被抬進來的患者,一般都是重症患者,很多醫館都不收。但紀卿年想,自己要想在這裡立足腳跟,就必須敢於接別人不敢接的活,在透過這些患者的康復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你們誰是近親家屬?這位病人很嚴重,必須家屬全程陪護檢查。”
紀卿年行醫經驗豐富,一看就知道此病非常一般,表面上不顯山不露水,好像沒事人一樣睡著了,其實就是失去了基本的知覺。必須向患者的親屬瞭解情況,才能做到望聞問切四不誤。
“我是就是病人的丈夫,你有什麼不懂就問我吧!”
從抬擔架的人群是站出來一位滿臉皺紋的老年人,眼睛眨了眨地對著紀卿年說。
“好。你留下來,陪護患者。其他人都回去吧,人多聲音大會影響疾病診斷。”
紀卿年顯然是不想讓太多的人知道自己那種穿越式的醫術,所以先把病情的嚴重性說了,然後就讓無關人員都回去,留給他們無限的想象空間,好好宣傳宣傳自己的醫館。
等抬著病人的群眾離開醫館之後,紀卿年煞有介事地把患者轉移到自己內設的檢查室,認認真真地給患者進行了全方位檢查。
但不管紀卿年怎麼小心、如何認真,除了有點發燒發熱之外,就是沒有發現病人的其他病因。按理說,這樣的病因也不至於昏迷不醒啊。
“你的老婆怎麼會這樣?是受到什麼刺激了嗎?”
紀卿年對於檢查結果很不滿意,但按自己現在的裝置檢查,也檢查不出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只好轉而問她丈夫了。
“我老婆本來就是一點小感冒,可以說是沒有問題。但老婆一生膽小,遇到這種小感冒也是大驚小怪地尋醫生大治,這次也不例外。但我沒有全程陪同。”
憨厚老實的莊稼人,聽到醫生問自己的情況,就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原來,這個老嫗就是一個農村人,自從隨兒子兒媳一起搬到這個圩鎮來住之後,就混身發痛,不是頭腦就是腳腫,也許是水土不服吧,反正就是不得安生。
昨天,因為頭暈的有點難受,就自己找到了坐堂郎中,請求看病。
當時郎中也是非常熱情地招呼這位老太太,並認真細緻地號了脈。隨後開出了十天的中草藥,讓老嫗自己回家煎服。
上午服了中藥,下午就變得神情木訥,隨後就無知無覺,說不出話,神志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