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小心無大事嘛(第1/2頁)
章節報錯
孫權好無語,孫權內心,是一個都不想救,搞不好,容易惹得一身臊。
不過,吳國太開口了,孫權只好憋屈地挑幾個,權當彰顯一下孫權在江東說話的份量,比孫堅好使。
“稟父王,母親,孩兒近日千幸萬苦,為我江東請出了一位大才,名喚諸葛瑾,字子瑜。子瑜,正在殿內,可替我江東出使。”
孫權祭出了諸葛亮的親哥諸葛瑾,諸葛瑾新投,孫權也需要諸葛瑾的一份投名狀,還能檢驗一下諸葛瑾的能力。
“我兒仲謀,這諸葛瑾乃何方人也?有何大才?”
孫堅是不信的,在江東,有能力、真正的賢臣猛將早就踏破吳王府的門檻了,還輪得到孫權親自去請?
被忽悠了吧?
“父王,可知陛下帳下有一人,乃軍師諸葛亮諸葛孔明?號稱臥龍先生,得臥龍鳳雛,可得天下。而子瑜乃孔明的兄長,長兄如父,子瑜之才,恐尚在孔明之上。”
孫權壓根沒見過諸葛亮,但樹的影,人的名,諸葛亮都這麼強了,諸葛瑾絕對能打,弱不到哪兒去。
“我兒仲謀慧眼如矩,竟能識大才,挑起我江東大梁,本夫人心甚慰也。”
“子瑜,既如此,不知先生可否替我江東跑一趟?郡主結親,非同小可,你與孔明同為親兄弟,萬事皆由你來定,事成之後,本夫人作主,子瑜可列為我江東重臣。”
吳國太一顆棗子,一錘重棒,說得諸葛瑾一頭大汗,不得不佩服吳國太的手段。
不過,諸葛瑾也不慌,早就和諸葛亮暗通一氣了,到時演一齣戲,將江東眾人矇在鼓裡就行了。
“稟吳王、夫人、世子,臣願往,江東之事,就是臣之事,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臣只是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諸葛瑾先唱個高調,轉頭就開始談條件,畢竟在座的人,能力也許分大小,但心眼兒,人人都不缺的。
跑腿可以,好處得夠。
諸葛瑾和諸葛亮都是一個脾性,要麼打怕這哥倆,不得不降,要麼好處得管夠,不然好事都給你變壞事咯。
“先生,且說,為我江東出工出力,父王和孃親並非吝嗇之人,絕不會虧待先生,先生要是心有顧慮,還請直言,先生仗義,我江東自會為先生排憂解難。”
孫權醒目,諸葛瑾開口討好處,孫權沒意見,但這跑腿費必須孫堅來出,孫權才不會傻傻地白忙一場,還倒貼。
“多謝世子,世子禮賢下士,體貼群臣,實乃臣等之幸也。先前,子布、子綱所說,臣覺得很中肯,此去江夏,臣提議若能文武齊去,勢必更好,請吳王酌情定之。”
諸葛瑾去了江夏,頂多打著探親之名,有諸葛亮罩著,出不了大事,但諸葛瑾懂做人啊,身為長兄,總得帶些見面禮,送諸葛亮幾個人才,壯大勢力,簡直是一箭三雕。
孫堅一聽諸葛瑾又提派人,瞬間頭疼,望向吳國太,煩躁得很,孫堅乾脆不理了,愛派不派,由吳國太做主了。
男主外,女主內,大事由孫堅做主,小事則叫吳國太定奪。
奇葩的是孫堅和吳國太結親以來,順風順水,就沒出過大事,畢竟生死之外,全是小事嘛。
“先生大才,一言點醒夢中人,先生是我江東重臣,伯符和尚香乃吳王和本夫人的子女,於情於理,都應當派人護送。”
“先生久居江東,亦知我江東各將,請先生儘管點將點兵,無不應允。在江東,還沒有我孫家請不動的猛將,先生無須客氣,此乃小事,給他們一個機會與先生同行,向先生學學,亦是受益良多。”
武將嘛,吳國太是真的不在乎,江東好武,健兒無數,別看孫堅混得和乞丐似的,但乞丐身上蚤子不嫌多,隨便扒拉幾下,都能湊一手之數賞給諸葛瑾帳前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