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

同一個議事廳,劉雲懶散地倚躺在椅子上,身後僅有典韋一人。

黃月英、大小喬和蔡夫人都不在,幾人起不來,太早了。

劉雲哈欠連連,無精打采,若不是怕熬夜過頭,一睡不醒,日上三竿。

這議事,劉雲都不想來了。

“陛下,臣昨晚奮戰疾書,漚心瀝血,搞了整整一個通宵,終於擬出了一個萬全之策。”

諸葛亮頂著一對熊貓黑眼圈,雙眼通紅,手裡捧著十多斤重的竹簡書稿,連發型都湊亂了。

諸葛亮畢恭畢敬地稟報,聽在劉雲的耳中,瞬間引起共鳴。

劉雲,和諸葛亮一樣。

昨晚也搞了,整整,一個通宵。

不過,劉雲那兒是車輪戰、接力賽,沒有諸葛亮那麼慘,一個人單擼。

“大善!孔明,朕須得引你為知音了,不愧是同道中人,真性情也。說吧!你打算怎麼搞?朕準了,一切依你之言行事。”

劉雲當甩手掌櫃,當上癮了。

對外打仗,有軍師,有猛將,對內治,有荀彧,荀彧不在,就諸葛亮頂上。

其實說起內政,除了諸葛亮、荀彧這些逆天能臣,像程昱、曹丕和伊籍之類的,打打下手,問題不大。

諸葛亮老淚涕零,真不該當這麼多年的村夫,早些出山,投靠劉雲才對,這樣的明主,太令人感動了。

諸葛亮還以為劉雲昨晚也熬了一夜,為了江山霸業,不得不敬佩地說道:

“陛下,謬讚了。臣思慮萬千,不如陛下靈光一動,臣乃是厚著臉皮,斗膽進言,皆為一家之言,但有不妥,還請陛下莫要見怪。”

“陛下,今我等坐鎮數州,地廣物博,人才濟濟如過江之鯽,可見陛下實是漢室中興明主,天命所在,正當乘勢而起,不可固步自封。”

“現江東孫堅坐擁六郡,恃兵傲物,以江東水軍之威,部將之眾,對我荊揚兩地虎視眈眈。不如先下手為強,起兵伐之,盡收漢室之南。”

“此外,益州自古屬西川之地,山高關險,極利於蓄兵積勢。益州州牧,劉焉之子劉璋劉季玉,此人守成有餘,開拓不足,宜急速取之,免得夜長夢多,節外生枝。”

西川?江東?

這兩個地方,倒是說到劉雲的心坎兒了,問題是現在議論的不是荊州麼?

諸葛亮拿益州劉璋、江東孫堅來說事,真是奇了怪了。

“孔明,虎牙拔牙不易,登山攀峰更難,荊州在西川和江東中間,正如男人身體的老腰,當以穩中求進才對。”

“你且說說,如何保朕荊州不亂,又左取西川,右奪江東?爾等是軍師,只要爾等說能行,劃個道下來,朕就敢拍板!呵,誰敢為將?”

劉雲一句話,說出了重點,搞定荊州,愛怎麼折騰,劉雲舉雙手贊成。

劉雲不是打擊諸葛亮,畢竟諸葛亮是唯一陪劉雲熬夜的人,但荊州這地方世家豪強林立,一個搞不好,以後又變成山高皇帝遠,只知世家,不知天子。

像之前的蔡家,在荊州就一手遮天,連劉表都給架空了。

“陛下,末將請戰!”

“陛下,末將願往!”

“陛下,某願為先鋒!”

......

諸葛亮還沒答話,一群武將就跳出來搗亂,紛紛抱拳行禮,力求出戰。

這下,搞得諸葛亮左右為難,兩面不是人,只好不賣關子了,直言道:

“陛下,荊州之重,臣自是知曉,然天下未平,不臣佔地,江東孫堅、益州劉璋不得不取,臣提議兵分兩路,各取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