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走吧,回去別特麼幹呆,好好練練樂器,可別音樂節上給我丟人。”

幾人起身,趙波最先反應過來:“音樂節你也要出場?”

“當然,這麼大的盛會,寧錯殺不放過。”

五人一陣激動,也說不上激動個錘子。

反正自打他們認識江河以來,只和江河有過一次出場合作。

“江河哥,這次你露臉不?”

“當然不露臉了,露臉的話神秘感都沒有。”

“……”

什麼毛病!

沒工夫搭理這些不懂得低調的人,他們走後江河就琢磨著要“創作”一首什麼型別的搖滾比較好。

這是個難題啊,他的第一張專輯可是把經典搖滾佔有的差不多了。

冷不丁的讓他幾天內解決一首,還真有點狗咬刺蝟的感覺。

用排除法吧!

帶有流行色彩的肯定不行,就拿汪頭條來說,他說他是搖滾歌手。

可是以前誰承認呢?

太叛逆、悲觀的也不成。

音樂節需要的是炸裂,而不是反思。

藝術性太高的,各種反思的也不行!

比如竇唯現在創作的歌曲。

受眾面很小。

雖然這並不妨礙一大群人吹竇唯說他成仙兒了怎麼怎麼樣?

但是這句話其實也可以有另一番解釋啊。

勞資聽不懂!

三次縮小範圍,這選擇的內容就縮小了許多。

要不……來一首民族風味十足的搖滾?

還真可以!

不是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嘛。

那咱家這個民族太有話語權了。

要特麼不是有海隔著,都特麼能踏遍全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