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想的?咱們北影廠是否還能像以前那樣拍電影?”

他的想法可就多了去了,有些話也不好說呀。

摸著石頭過河,這是時代特色。

在電影領域其實也差不多。

在1986年那會,電影管理職能由文化部門劃轉到光電部門,但地方電影管理職能卻依舊歸文化部門管理。

現在經過了十年時間,地方電影製片管理職能也要劃歸光電部門。

按說這也算是對一些催動電影改革的一種認可吧。

但其中的事情和麻煩依舊很多。

首先所謂的管理職能,當下僅僅限於電影的審查制度,發行、放映沒有隨之劃轉。

直白來講就是由文化部門管理電影發行放映,光電部門管理電影製片的體制。

令出多門,真就不是一件好事。

“這裡只有你我二人,有什麼話你就直說。”

韓山平鼓勵的話,讓他在心裡翻了個白眼。

去年他因為一句“何為主旋律”都引起了不小的風波,現在那敢胡亂嗶嗶。

可韓山平對他高低不錯,二人之間又沒什麼利益衝突。

倒是能透露一點...

“雙部門管理體制下,其實對電影事業的發展並沒有什麼益處。”

“具體說說,不用藏著掖著的,出的你口入得我耳,肯定沒有其他人知道。”

呸,這話都是他忽悠別人時說的,這會韓三平用到自己身上了。

“先說說電影審查制度吧,因為沒有明確的規則,在雙部門的管理下容易出現因人而異的不規範現象。

比如光電部門透過了,其他部門卻不讓上映。

這很可能導致有些電影被禁的莫名其妙。沒有規則,大家就不知道什麼該拍什麼不能拍。

咱們現在的電影審查制度說是總局在審查,其實不如說是各個行政部門在分開審查,電影局只是一個處級單位,隨便哪個部門都能以大欺小。

就拿《橫空出世》來舉例,它就是由總政來審查的。

可以說它是涉及到什麼就找相關行業的人來審。

電影裡涉及到民警,就會請公安部門來審,涉及到部隊,就會請總政來審,涉及到未成年人,會請教育部來審。

但這些人代表的是他們各自的行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