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起碼也得換身行頭,才能對得起這具身體的顏值啊。

江河很帥氣,一米八左右的個子,身材結實,面板白皙。

自1956改製為京城電影學院,建立了表演系以來,他是第二個藝考形象滿分的考生。

上一個還是憑藉電視劇《高山下的花環》獲得了第二屆金鷹獎最佳男演員獎的周立京。

先不說改善生活條件,就衝這份顏值,江河覺得他都十分有必要搞點錢拾掇拾掇自己。

收音機中,《惱人的秋風》還在繼續。

張牆那獨特的嗓音,讓江河不自禁的把主意打到歌曲上面。

可仔細想想,還是覺得不合適。

這年頭是個根本沒有什麼版權意識且盜版滿天飛的年代。

在沒有資源和背景的前提下,想要憑藉唱歌出圈,那得唱多少歌呢。

就說日後的歌壇天后吧,那可是就靠著翻唱別人歌曲出盒帶來賺錢的。

然後還給自己取個藝名叫蘇丙。

跟後世“中國石油”和“中圍石油”完全是一個套路。

其實翻唱與否江河倒無所謂,別人都翻唱,他是抄襲。

一個操性。

關鍵性的問題是這年頭歌曲不值錢。

他又不是什麼知名金牌作詞人,也不是什麼曲爹。

用膝蓋想也知道賣不出去一個好價錢。

一想那些經典曲目換來的也就碎銀幾錢,總感覺這買賣不划算。

賣歌,放棄!

除了賣歌之外,在江河熟悉的領域無外乎就是電影和電視劇了。

電影暫時也不行。

首先,現在的電影基本都是各大電影廠製作的,大多都是一些改編別人的小說。

其次,就是電影拍攝裝置與大環境的限制,許多影片你拿到現在也沒用。

能不能拍攝兩說,重要的是國內的風氣還沒開放到那種程度。

當然主旋律電影永遠除外。

電影,放棄!

提到1988年的電影屆,那就永遠繞不開一個京圈的人尖兒——王碩。

要知道在今年可是被後來人稱為王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