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江河終於算是明白了啥叫大樹底下好乘涼。

有錢有人脈,燒錄磁帶對藝術中心就跟玩一樣。

京城電視臺方面,也開始有意識的放《渴望》片頭曲《好人一聲平安》。

在京城地區的宣傳,算是也到位了。

接下來就等著《渴望》開播,然後磁帶大賣。

然而,江河這邊電視劇開播的訊息沒等來,京城一份小報上的一則批評,倒是把他和楚其楚同兄弟推上了風口浪尖。

《歌雖然“火”但就是屎!》

文章中楚其楚同被人說成完全不懂音樂,江河這個詞曲作者更是成了文章中攻擊的物件。

當楚其楚同兩兄弟找到他並且把這篇報道給他看的時候,江河不以為意的搖搖頭。

他的思想跟這年代所謂的搖滾歌手不一樣。

在江河眼裡音樂沒有高低之分,能被人們所接受的作品,那就是好作品。

換句話說,火了才是王道,其他的都是放屁!

有句話不是說麼,自古文人相輕。

在音樂圈其實也有這樣的情況,就好像與生俱來的天然鄙視鏈。

鍵盤手臧洪飛在後世某節目不說過麼,這玩古典的瞧不上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瞧不上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瞧不上玩民謠的;玩玩民謠的瞧不上玩流行的……

但是在這個圈子裡不管玩什麼,他們都看不上rapper。

可江河還真不這麼看,在江河的印象裡這幫搖滾圈裡的人鄙視也是分人的。

比如說他們鄙視民謠,但李治除外!

搞搖滾的也互相鄙視。

萬年鄙視黃家居!!!

鄙視所有搖滾老炮,竇唯除外!

鄙視汪風,鮑家街43時期作品除外。

五月天萬年食物鏈最底端,鄙視調侃農業金屬。

鄙視痛仰,早期中二作品除外,鄙視逃跑計劃,鄙視所有土搖。

鄙視國外綠日,鄙視綠洲,鄙視幫喬偉。

除了他們自己,這幫人幾乎鄙視一切,親爹只怕也不行...

內部的派別之多,更是直接能把人搞暈。

如果平心而論,都特麼是紅眼病。

就是瞧見別人火了,自己擱這邊不平衡。

人們對音樂的欣賞,那是隨著時代和年齡而不斷髮生變化的,誰規定我喜歡搖滾就不能喜歡流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