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秦嘉(第1/3頁)
章節報錯
弓手無奈,他看了一眼縣令手中的青銅劍,無奈的從箭壺裡抽出一根箭矢,用虎口夾住箭尾,右手拉動弓弦,樺木的弓身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
“繃——”弓弦發出聲響,箭矢化作一道流星,射向了傳令兵。
秦軍的弓箭射程在250步左右,《春秋·穀梁傳》宣公十五年(前594年載“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畝。
三百步一里,一步就是69厘米。
250步,也就是一百五十米左右。
傳令兵早在弓弦響動時就俯下了身子,箭矢擦著他後背划過去,驚出了一身冷汗。
秦嘉看的清楚,勃然大怒。
自己率領一萬大軍,地方守軍只有兩千,這些下蔡城的守軍非但不投降,還敢向我的傳令兵射箭!
是可忍,孰不可忍。
秦嘉抽出腰間長劍,大喝道:
“全軍出擊!”
最前排的大勝軍,舉著簡易盾牌,在戰鼓的敲擊聲中穩步前進。
這些農民軍的盾牌多是藤蔓所編,甚是輕便,但是防護面積小,只能護住頭臉和胸腔,至於下身、大腿,則只好祈求地方眼神不好,射不準。
大勝軍的鼓聲陣陣,縣令碩的額頭上冷汗直流,身邊箭矢如蝗,可惜城中合格的弓箭手只有五十人,再多便沒有了。
他只好招募了一批身強體壯的農民,簡單訓練了幾天,也填進弓手隊伍裡。
這些農民只是力氣大,但是射箭的技藝卻挺差勁,有不少人的箭矢要麼射偏了,要麼射到了十步之外的地上,更多的則是閉著眼睛亂射,飛到什麼地方只能聽天命。
陳勝在五里之外的瞭望塔上觀察戰局,見前鋒的陣形,在守軍箭矢攻擊下,並沒有出現大的慌亂,心中大定。
這些農民軍紀律性差,協調性差,幾乎沒一個識字的,左右不分,就算黃賀給了他練兵之法,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他也無法將這些人訓練的跟驪山黃家軍一樣。
陳勝只好退而求其次,保證這些士兵在衝鋒、撤退的時候,保證陣形不亂即可。
不過就算是這兩個簡單的要求,也是在打了不少軍棍、捱了不少鞭子,才讓這些農民軍長了點記性。
大勝軍的前排終於推進到了下蔡城牆前一百步,此時兩軍的距離已不足60米,前排中的大勝軍小兵何明使勁的嚥了口唾沫。
何明是蘄縣下面何家鄉的人,祖籍是楚國,因不滿鄉里里正欺壓,於是加入了大勝軍。
在大勝軍裡面,他刻苦訓練,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親手把何家鄉的里正給宰了。
在大勝軍裡面,他見到了傳說中的天王——陳勝。
他發現陳勝的年紀比自己大不了多少,但是他身上的那股子沉穩勁,卻是何明從來沒見過的。
陳勝喜歡跟這些剛進大勝軍的小兵說話,聊天,還教他們認字,甚至還跟他們一起打飯吃,給他們講和尚帶著一隻猴子和一隻豬、一匹馬去打妖怪的故事,雖然何明不知道和尚是什麼,也不明白這個叫唐三藏的傢伙為什麼不把豬殺了吃了。
他還是很喜歡聽陳勝講故事。
只是現在,何明的大腦一片空白。
他機械的往前邁步,戰鼓咚咚咚的響著,他的心臟也在砰砰砰的狂跳,幾乎要從他的胸膛裡面跳出來一樣。
作為衝在第一排的戰士,看到箭矢如雨點般由遠及近,逐漸放大,那種壓迫感是無與倫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