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暇時,還能去驪山大劇院觀看電影和文藝表演。

極大地豐富了驪山百姓的日常生活。

這種精神上的愉悅,是所有人以前都沒想過,也不敢想的。

如果讓韓談再回到那種吃不飽、穿不暖、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他情願去死。

這就好比一個盲人,有一天見到了光,能看到外面的世界,陽光、天空、大樹、小鳥,然後告訴他,你馬上就要失明,重新變回以前的瞎子。

估計這個盲人會崩潰。

韓談問道:“陳老請說,韓談願意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陳楚生擺擺手道:“沒有這麼嚴重。”

“敵人已經打入我們內部,他的目的就是想讓咱們自己亂起來,然後他再火中取栗,趁火打劫,而驪山唯一的死穴就是黃大仙。”

“可以這麼說,只要黃大仙在一天,哪怕驪山只剩下一個人,還會再次發展起來。”

“可如果沒了黃大仙,就算驪山成為了秦國,也終將衰敗。”

陳楚生說這話可不是危言聳聽。

驪山是有鋼鐵廠、棉紡廠、造紙廠、火藥廠等等,可眼下他們只有技術,理論還沒有完全搞懂。

掃盲學校培養的人才,還處在理論階段,他們的思想還是舊的思想,沒有人引導,終究還是會誤入歧途。

在華夏的歷史上,想依靠技術來改變國家,無異於痴人說夢。

秦國開創了封建制度,這是創舉也是枷鎖。

統治者依照商鞅變法留下來的套路,為了穩定統治,只會將這些技術掩埋,斷絕,而不會鼓勵技術的發展。

他們希望老百姓只知道種地,勞作,不思進取,這樣才能長治久安。

可以說,沒有黃賀這個統治者,就沒有驪山。

黃賀沒了,驪山馬上就會分崩離析,土崩瓦解。

因為所有人的思維仍是老一套的思維,這種慣性是很可怕的,並不會隨著技術的進步而進步。

韓談深以為然。

陳楚生繼續道:“他想借助這個機會,散播黃大仙殯天的謠言,或許是秦國的陰謀,或許是咱們自己人的陰謀,反正他的目的只有一個,讓驪山亂起來。”

“那有何破解之法?”韓談問道。

“山人自有妙計!”陳楚生神秘一笑,“你附耳過來。”

韓談連忙把腦袋靠過去,等到聽完陳楚生的計策,他一拍大腿,“陳老啊陳老,要不怎麼說的,薑還是老的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