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睿在一旁認真記著,整理成冊。

黃山甲等人則悄悄打量陳楚生,似乎是想從他的臉上看出些什麼東西。

陳楚生倒是鎮定,不悲不喜,頭髮梳得一絲不苟,穩如泰山。

“陳老,你來說說驪山的屯田情況。”等到英布結束了彙報,黃賀說道。

陳楚生趕忙起身,手裡捧著一本冊子,“回稟大仙,我驪山自推廣小麥、玉米、馬鈴薯種子以來,糧食產量獲得大豐收,引得周圍郡縣百姓紛紛投靠,只這半年,便有近十萬百姓入我驪山籍貫。”

“附近的嶢關、豊縣、阿房、芷陽、鄭縣縣令都向咱們遞來了橄欖枝,只要大仙下令,他們立馬併入我們驪山。”

“自古關中就是富饒之地,乃天下糧倉,人多、地多、糧食多,即便如此,也還有大批的荒地沒有開採,下官已經擬好計劃,一旦這些縣城併入,立馬組織農夫開荒種地,不出一年,就又是一大片的良田啊。”

黃賀點點頭:“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糧食就是老百姓的生存根基,所謂根基不牢,地動山搖。”

“土地是糧食生產的根子,要強化每個縣的責任,完善土地監管機制。”

“洪範八政,食為政首。”

“我們不要只盯著驪山這個基本盤,同時還要著眼整個秦國。秦國有三千多萬的老百姓,但是這些老百姓是否都能吃上飯?這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當前我們驪山的耕地、糧食產量還算充足,那也只不過是因為年景好,一旦遇上天災人禍,糧食歉收,咱們驪山難道就能置身事外?在當前秦國未滅、郡縣百姓起義的影響和衝擊下,捍衛已經開墾的土地,開發良田,是現階段的關鍵性任務。”

“要堅持量質並重,用養結合。我看這個問題不僅僅是你陳楚生的問題,也是整個驪山要考慮的問題,驪山的各部門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落實好最嚴格的土地保護制度。”

“六娃,你要配合好陳老的工作,透過採取輪作休耕等保護性措施,切實的提高土地可持續生產力。”

六娃趕緊站起來,應了一聲是。

現在黃賀的盤子越來越大,分工自然也就細化了許多,六娃目前是驪山農業令,負責指導驪山百姓種植、興修水利設施、良種的培育、改造,組織領導農業生產合作社等業務。

陳楚生知道黃賀一直非常看重糧食的生產、種植問題,現在驪山的糧食收成不錯,連著兩年風調雨順,老百姓種植土地的積極性也很高,尤其是黃賀的徵收稅糧不高,比原來秦國徵收糧食還要少了三分之一。

黃賀的方向,就是驪山的方向。

黃賀掏出手機,開啟備忘錄,“我這裡還有兩種農作物,一種是花生、一種是向日葵,都是非常好的經濟作物。”

“花生可以用來榨油、做菜都可以,向日葵成熟後,果實可以炒制,製成瓜子,是一種非常不錯的小零食,日後也可成為我驪山的經濟手段。”

眾人都沒有聽過花生和葵花,露出一臉疑惑的表情。

“這就是花生。”瀟睿掏出一個錦囊,開啟倒在桌子上。

黃賀早在昨天晚上就回了一趟現代,在種子門市買了一些花生的樣品。

“這是17號、6號、花育23號,還有高油品種30號、豫花37號,你們嘗一嘗。”

瀟睿把花生分發下去,陳楚生等人學著瀟睿的樣子,剝開外殼,然後將花生塞進嘴裡,慢慢咀嚼。

“香!”

“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