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 丁疾(第1/3頁)
章節報錯
董子傑當即點起部曲人馬,整裝待發。
此時的秦軍早已列陣完畢,第一排的秦軍用長矛拍擊盾牌,吼道:“風!風!風!”
肅殺的氣息沖天而起!
秦軍的戈矛上纏繞著紅纓,隨風飄舞,遠遠的看去,猶如烈火燃燒。
董子傑排出方陣,最前排的是弩弓手,後排是盾牌手,其後是長戈兵。
長戈兵的武器足有七米之長,長戈聳立,似要刺破天穹。
長矛兵後排則是手執鈹的披甲士兵,鈹也是一種長兵器,長度在3.5米,形狀就像長杆上綁著一柄短劍。
在鈹兵的後排,則是執長戟的大戟士,戟長2.8米,形狀就如同戈的前面加裝了矛頭,是戈矛的集合體,可用於單兵的廝殺。
在這些方陣的間隙中,還有戰車!
戰車體型龐大,由四匹馬同拉,每輛戰車上站著四五個手執長戈的甲士。
只不過這一萬人的秦軍中,戰車的數量並不多,只有十輛。
其實在戰國末期,戰車就因為機動性差,逐漸被淘汰出了歷史舞臺。
所以這十輛戰車的象徵意義,遠比他們的實戰意義更大。
秦軍的最後排,就是騎兵的陣營。
騎兵也是秦軍的重要兵種,卻不是主要兵種,其重要性還要排在步兵和弩兵之後,蓋因秦軍的馬匹未裝備馬鐙、馬鞍,在戰馬告訴執行當中,沒有這兩樣東西,騎術再精的騎兵都有可能從馬背上掉下來。
更遑論衝鋒打仗。
但是騎兵對敵軍的心理壓力極大,在追擊、突圍、支援等方面有奇效,所以一般被安排在最後。
一方面是如果敵軍大敗,就可以趁勢追殺,讓敵軍疲於奔命,畢竟兩條腿的人跑不過四條腿的馬。
另一方面是如果己方敗退,領軍的將士就可騎馬從容逃脫。
董子傑一聲令下,“箭來!”
秦軍前排的控弦之士,齊齊發動,如蝗的箭雨騰空而起,遮天蔽日,席捲而來。
隊伍中的周市只覺天突然黑了,隨即就聽到了弩箭劃破空氣的聲音。
“滴——滴——滴——”
尖銳的哨聲響起,第一排的軍士舉起防爆盾,所有大勝軍聞聲而動,將自己蜷縮起來,減少接觸面積。
“多多多——”箭雨攜帶巨大的動能,狠狠撞擊在盾牌、頭盔、防爆鎧甲上,發出了冰雹打擊小汽車的聲音。
弩兵是秦軍攻擊的核心。
秦軍剿滅六國,靠的也是這無情的箭雨,幾輪箭雨打擊,敵軍士氣全無,死傷慘重,其他兵種趁勢出擊,便可拿下勝利。
好在黃賀送來了防爆套裝,秦軍箭雨所能造成的殺傷減免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三輪箭雨過後,除了幾個因箭矢反彈,受了輕傷的倒黴蛋以外,大勝軍竟沒有傷亡!
後勤的軍醫立即上前,將幾名被弩箭射傷的軍士拖出來。
以防他們擾亂陣形。
周市哈哈大笑,大手一揮:“全軍出擊!”
秋日的陽光還有些熱烈,但是在場的兩方軍隊所迸發出的能量,似乎比太陽還要強烈。
大勝軍進攻的號角吹響,那是衝鋒的小號“滴滴滴——滴滴滴——滴滴滴——”
“勝!”
“勝!”
“勝!”
雙方軍隊在各自指揮官的命令下,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