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贏陰嫚都覺得鼻頭酸酸的,心中滿是羞愧。

黃賀看著眾人的表情,滿意的點點頭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知恥而後勇,這是古人的訓誡,也是他們的經驗。”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發現問題,就要拿出方案,解決問題,而不是垂頭喪氣,一副死了爹媽的模樣。”

“經濟很重要,糧票局當前的主要任務,還是要做好本職工作,服務好全縣各單位、為鋼鐵廠、傢俱廠、造紙廠、礦山的生產,為驪山百姓的日常生活保駕護航。”

“秦國亡我之心不死,就像有一匹餓狼,整日尾隨,伺機而動,我們要有警惕心啊,不能因為打了一場勝仗,吃了幾天飽飯,就忘記了危險。”

“居安思危,常懷遠慮,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詩經》中說: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牗戶。”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因為勝利,驪山內部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正在慢慢的腐蝕我們。”

“在這裡我就不點名了,你們作為他們的家屬,我相信發現了這個苗頭。我希望你們可以將這股歪風邪氣,扼殺在搖籃裡,我不希望屠刀對自己人舉起,我更不希望,原本是我的好兄弟、好戰友,卻在背後捅我刀子。”

“好了,多餘的話我也不說了,剩下的事情,交給瀟睿局長。”

黃賀說完話,起身離開,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

瀟睿趕忙將他送出去,兩個人來到門口,沒有其他人。

“瀟睿,白臉我唱完了,接下來就該你唱紅臉了,相信經過這件事,你對糧票局的掌控應該可以更進一步。”

瀟睿撲進黃賀懷裡,撒嬌道:“哼,主人好壞,我好喜歡。”

偉人常說,凡事都有兩面性,要把壞事變成好事。

離開糧票局,黃賀和英布二人在城裡閒逛。

街邊有不少的農民,擺攤兜售糧食,也就是小麥。

今年驪山夏收圓滿收工,家家戶戶糧食大豐收,許多農民曬乾了糧食,或是送到糧食站,或是自己拿出來售賣。

糧食這種東西,是有保質期的,而且還特別嬌貴,儲存不當就容易腐爛、發黴。

普通人家能儲存個一兩年就不錯了,所以即使糧食豐收,他們也必須把多餘的糧食賣出去。

黃賀來到一個老漢的攤位上,蹲下身子問道:“老伯,您這小麥多少錢?”

“這位公子,您要買?”

黃賀點頭道:“價格合適就買。”

老漢趕緊推銷起自己的小麥,伸手抓起一把,“可不是跟你吹啊,老漢我活了五十多年,還從來沒見過這麼好的麥子,你看看,顆粒飽滿,個大,磨成麵粉,做饅頭、包子、麵條都是上上之選,放進油鍋裡一炸,嘖嘖,隔壁小孩都饞哭了。”

老漢並沒有誇張。

現代人吃的大米、小麥,那都是經過了幾千年的優中選優,到了近代,更開創了生物技術,用科學的方法培育出高產作物。

但是在近代以前,大米、小麥無論從色澤、口感、產量來說,都是遠遠不如現代的。

就算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在飲食方面,也不能說超過現代的普通人。

《秦律倉律》記載,秦國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禾(粟,小米)、麥(小麥)、黍(大黃米)、稻(水稻)、小豆和菽(大豆)。

秦國地處秦嶺以北,灌溉條件不足,主要指粟、麥為主,巴蜀、漢中等地則種植水稻。

秦朝時期,小麥的畝產也就一百斤左右,就算是到了近代,也就200斤左右。

直到後來使用了改良後的小麥種,畝產才達到800斤。

黃賀帶來的這些小麥種,在秦朝現有條件下,畝產達到了300斤,已經是超出老秦人的想象力。

“所以老伯,您這小麥到底作價幾何?”

老漢伸出三根手指,“三斤小麥,一斤糧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