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慘勝(二)(第3/5頁)
章節報錯
他們的生殺大權,都掌握在黃賀一個人的手裡。
權力讓黃賀迷醉,更讓他警醒。
黃賀拍了拍話筒說道:“同志們,我們剛剛打敗了秦軍侵略者,就有人提議,讓我效仿雲夢澤的陳勝,舉兵起義。”
“我認為,時機還不夠成熟。”
“首先,秦國的氣勢未盡,左丞相李斯、右丞相馮去疾坐鎮咸陽,大將蒙恬、蒙毅兄弟雖然遭到罷免,囚禁,但只要有威脅到咸陽的存在,這兩位勢必會被放出來。”
“以蒙氏兄弟對秦始皇的忠心程度,我們想要策反他們的難度會非常高,甚至說是不可能。”
“其次,秦國的主力部隊,一在北方戍守匈奴,一在南方征戰百越。”
“百越不足為慮,但是匈奴卻不得不防。”
“一旦北方三十萬大軍離開,匈奴就會騎馬南下,肆虐中原,到時候受苦的只能是我大秦的百姓,咱們這些人也許要背上千古罵名,這事我是不會幹的。”
“最後,我要重申一點,我們驪山縣城以商業為立足之本,黃家軍只不過是我們行商的保證。”
“戰爭,不一定非要打的頭破血流,戰爭也可以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一場交易。”
“諸位想想,如果我們能做到,大秦人吃的糧食,都是驪山產的小麥、玉米,他們坐的椅子、睡的床,都貼著咱們驪山傢俱廠的標識。”
“如果有一天,所有的大秦人,都用糧票作為交易貨幣。”
“如果有一天,咱們驪山縣的工廠,開遍整個大秦帝國,每個郡縣,都有咱們驪山工廠分廠。”
“如果有一天,大秦人的孩子,都來上咱們驪山開辦的掃盲學校!”
“如果有一天,所有的大秦人,都穿上驪山縣紡織廠生產的衣服。”
“我想問問大家,這一天真的到來,那大秦國和咱們驪山縣城,還有什麼分別?”
“誰做皇帝,誰做咱們驪山縣縣令,還有區別嗎?”
“驪山縣經濟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將為大秦帝國提供強大的動能,為各郡縣提供更廣闊的發展機會!”
黃賀聲音沉穩,氣息悠長道:“咱們現在的主要目標,是更好、更快、更穩的發展市場經濟,要把驪山縣人民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不斷解決好驪山縣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讓驪山縣二十萬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
“只有咱們驪山縣城越來越好,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來,加入到我們,建設更美好的家園。”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黃賀的發言,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贊同。
尤其是黃賀講到如果有一天那裡,許多中高階官員,面露嚮往,他們無比的期盼儘快看到那一天。
同時他們也覺得,黃賀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有理有據。
黃賀說的每一件事情,他也都如實的做了。
在黃賀的手底下,工作的時間越長,越是能感覺到他的言出必行。
黃賀此次發言,也是為了安定軍心、民心。
如果手下人,一直想著擁立自己做皇帝,那他們的心思也能看明白,就是想升官發財。
當然這是人性,無可厚非,但是如此一來,就跟黃賀的初心相違背。
如果他坐了皇帝,那要顧忌的東西就太多了,首先是勢力之間的平衡。
別看現在驪山上下一片祥和,各司其職,可真要打進咸陽,開始論資排輩,黃賀相信,驪山上的這些官員、軍官、工廠企業的領導,肯定會想盡辦法,削尖了腦袋往上鑽。
黃賀可不會認為,自己的能力比秦始皇厲害,比趙高、李斯更強。
他就是一個普通人,只不過因緣際會獲得了超現實的能力。
所以黃賀一直堅持的底線,就是廣積糧,勤練軍,不稱王。
他才不會為了一個虛名,過早的跳出來,給別人當靶子。
確定完驪山發展的大致方針。
接下來,黃賀還對此次作戰表現英勇的將士,頒發了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