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拴作為這支斥候小隊的隊長,有著一身好武藝,騎術更是厲害,據說可以在馬上睡覺。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馬鞍、馬鐙還沒有發明,騎馬全靠兩條腿。

王拴帶著這支斥候小隊,直接繞到了敵軍的身後,藏身在距離都尉軍軍營,不足兩裡的“泉溝”。

他們平時就在驪山訓練,對於驪山的地形已經是成竹在胸,閉著眼睛都能找到位置。

在與秦軍斥候的接觸中,王拴憑藉著裝備、技術、單兵素養的全面超越,耍的他們團團轉。

大量的秦軍正從軍營裡湧出,他們人數眾多,聲勢浩大,即使損失了幾個斥候,也不以為然。

好在他們的目標是驪山縣城,現如今,所有的秦軍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驪山縣城,在他們的眼裡,驪山縣城就彷彿是一塊大肥肉,誰都想咬一口。

王拴的任務就是刺探敵情,尋找機會。

“拴哥,下一步該怎麼幹?弟兄們都聽你的。”西亭智問道。

作為驪山土生土長的人,西亭智在這支小隊裡的位置舉足輕重。

王拴這支小隊能在驪山周圍打伏擊,也是多虧了西亭智這個土著嚮導,許多蹩腳旮旯都能成為他們的主場。

“兄弟們,敢不敢跟我幹一票大的?”王拴放下望遠鏡,興奮道。

眾人齊聲應道:“拴哥,你說怎麼搞,咱們就怎麼搞,人死卵朝天,不死萬萬年,幹了!”

王拴便將自己的想法跟隊裡的斥候說了,聽了王拴的話,西亭智等人眼睛越來越亮。

西亭智暗道:如果真的幹成了,自己再去阿蘭家,就能挺直腰板了!

忽然,他耳朵一動,低喝道:“有人!”

王拴等人立即圍了過來,問道:“在哪?”

西亭智指了指右邊的山坡,王拴趕緊抬高望遠鏡,只見西面的山坡上,不知何時上來了一隊秦軍斥候,他們聚攏在一棵大樹下,說著陝北的土話,因為離得遠,也聽不清他們在說什麼。

那些斥候人數有二十多個,一人雙馬。

這些斥候穿著秦軍標準制式騎兵皮甲,頭戴皮幘,用絲帶繫於下頜,腰間纏著銅勾皮帶,下著小口褲,腳蹬高筒皮靴。

有一個人身著連身鎧甲,身甲狹長,下襬呈尖角狀,胸部以下嵌綴細甲。甲邊飾有花紋甲片細密。

他頭上戴著鐵甲兜鍪,馬背上的旗幟綬帶是青色的,看來是秦軍的左軍斥候,還是個屯長級別的小官。

王拴將這些情況告知屬下,西亭智他們聽了都有些緊張。

以往他們遭遇的都是小股敵軍斥候,現在敵軍斥候的人數是他們的兩倍,還是身經百戰的斥候精英,都有些拿不準。

西亭智看向王拴問道:“拴哥,咋辦?”

王拴沉思道:“若要執行計劃,這群斥候就是最大的障礙,必須除掉他們!”

其餘幾個年輕人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連日來的勝利,讓他們信心十足。

“幹!”

&n,寬約60cm的鋼弩,將弩頭與槍身組裝起來,再把高倍瞄準鏡安裝到槍身上。

其他人也是有樣學樣,從腰間的麂皮袋裡摸出紅色箭彈,拉弦上箭彈。

鋼弩除弩託外,弩身、弩弦、弩頭都是金屬材質,弩弦上連線滑輪組,重約5公斤左右,做工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