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秦半兩都不如糧票好使。

阿蘭的母親心裡明白,朝廷這是要斷她們的根,要把糧票變得跟秦半兩一樣。

秦朝因為青銅、鐵的短缺,製造出來的秦半兩銅錢,缺斤少兩,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

一些商家甚至還不收破損的秦半兩,這就讓許多老百姓吃了虧。

“玉皇大帝、各路神仙,請求你們保佑黃大仙,趕跑這些該死的秦軍,保佑咱們驪山縣免受兵禍。”

黃賀的宣傳工作已經做到位。

大街小巷都張貼著秦軍即將攻打驪山的訊息,驪山縣城的各大人員聚集處,都張貼了告示,上面歷數秦軍三大罪、八大惡行,著重描繪了城破家亡的慘狀。

同時表明了黃賀的態度,告示上最後寫到:

“我們的驪山縣已處在存亡絕續的關頭,驪山縣的各界、各軍密切的團結起來啊!

全縣一切不願當亡縣奴的同胞親密的團結起來啊!

實行一切必要的手段來戰勝一切困難。完成了這個任務,就一定能夠打倒來犯之敵!

只要我們努力,我們的前途是光明的。”

驪山城中,寬大的街道上空蕩蕩的,不見半個人影,店鋪門頭上的燈籠孤零零的掛著。

往日的車水馬龍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寂靜,死一般的寂靜,彷彿暴風雨來臨前,沒有聲響的山谷。

驪山城外,魚池河邊。

魚池位於秦始皇陵東側,是一處人工改造的活水。

水出驪山東北,本導源北流,後秦始皇葬于山北,水過而曲行,東注北轉,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愈深,水積成池,謂之魚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經始皇冢北。

修建秦始皇陵的時候,在西側修建了一條東西向的大壩。

大壩長一千多米,寬四十餘米。

大壩的下游,正是馮囂亭率領的五萬都尉軍營地。

在大壩的閘門處,此刻正潛伏著一支來自驪山縣的哨兵。

“咱們帶的火藥夠嗎?要不要讓小崽子們再送點過來?”一個身材瘦削漢子說道。

他穿著黑色保安制服,後背上保安的字樣換成了“黃家軍四師二團”,肩膀上扛著一槓帶一顆星的肩章,是黃家軍連長級別的戰士。

他懷裡抱著一個麻布包,方方正正的,背後還帶著一個麻布包,也是豆腐塊模樣。

這個一槓一叫氟,是元素週期表小隊的成員,負責硝石的收集,同時也是黃家軍火藥兵團的二連連長。

他原本是驪山的一名刑徒,因為在掃盲學校畢業考試中,化學成績滿分得到破格錄用。

旁邊的人看了他一眼,說道:“連長,團長說了,就咱們扛的這些炸藥包,別說是炸這個魚池,就是炸皇陵,也能炸塌了!團長還讓咱們收著點呢。”

這些人說話的聲音壓得很低,生怕引起下游秦軍的注意。

在大壩的陡坡處,一個哨兵正拿著望遠鏡對著下游秦軍的方向看,“你們快把引線埋好,我看到他們的軍旗了,估計他們馬上就要從軍營裡出來。”

哨兵名叫偃南,二十出頭的年紀,人長得黑瘦,不注意還以為是崑崙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