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後的現代人,透過錄制好的影片,將知識傳授給兩千多年前的秦朝人,這一幕,在驪山學校裡面,每天都在上演。

不過黃賀的這些學校並不是死教死學。

學校每天只上半天課,上午上學,下午就會安排學生進廠工作。

今天化學班的100名學生,就在氫、氦、鋰、鈹、硼的帶領下,到驪山採硝的尿糞地實地操作。

“這些白色的晶狀體,就是結晶後的硝土。”

"硝,白色粉末,易溶於水,主要成分是硝酸鉀!"

“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可使水降溫到結冰……”

“目前我驪山製冰廠,所生產的冰,就是用硝石製冰,為咱們驪山創造了大量的財富。”

“你們要好好學,用心學,不要辜負黃校長的教誨!”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是黃賀穿越過來之後,主抓的另一項業務。

相比較已經成熟的的秦國官場、官吏們,黃賀更喜歡用新人。

作為黃賀身邊人的代表,陳楚生他們自然是非常贊成黃賀的這個決定。

但是對於原本已經坐上官位的監工、驪山原有的官吏來說,自然不希望丟掉官職。

黃賀也給這些秦朝的老吏們提供了機會,就是進入驪山掃盲學校,進行再學習、再改造,只有成績優異的人,才能獲得再次出任官職的機會,只不過黃賀會根據他們的學業水平,把這些秦朝老吏重新分配。

就算是黃賀身邊的老人,譬如陳楚生、大娃、二娃他們,也是要跟班學習。

因為黃賀的事業發展太快,他們不學習,就會跟不上進度,就會掉隊。

看著一個個學識比自己高,能力比自己優秀的人一波又一波的出現,原本10086號工地、10000號工地、10010號工地的老人們都坐不住了。

都不用黃賀催促,這些人就主動報班參加掃盲學校。

他們白天工作,晚上加班加點的學習,比起後世的許多中考生、高考生還要刻苦。

但是這些老秦人並不覺得累,甚至還甘之如飴。

“黃大仙給咱們大米吃、給咱們衣服穿、還給咱們這麼多的好東西,咱憑什麼不認真學習?不努力工作?誰要是趕不上進度,呃陳楚生就把他腿打斷!”

在黃賀這批老部下的帶領下,驪山掀起了學習的熱潮。

這些老秦人對於學習也爆發出了極大地熱情,學習、識字、背九九加法表已經成了驪山老秦人的常態。

在驪山參加陵墓修建的老秦人,年紀最大的,也不會超過六十歲,最小的也就剛滿十歲。

這批年輕力壯的勞動力,是黃賀最大的資本。

鋼廠開業如期而至。

作為黃賀旗下,第一座重工業工廠,意義重大,黃賀也是非常看重。

鋼材這種東西,價效比極低。

這裡說的價效比,並不是說鋼材本身,而是說它不值得黃賀費勁把鋼材從現代運送到秦朝。

這玩意質量大、體積也不小,如果依靠黃賀兩界運輸的話,把黃賀累死也運不了多少。

自從上一次運輸過一次鋼管後,黃賀便再也沒有輸送過任何的鋼材。

但是鋼材作為重工業的基礎,在許多方面都是必需的物品。

加上秦朝的許多鐵礦、煤礦資源豐富,而且處在尚未開發的階段,黃賀就做好了在秦朝發展重工業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