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 送葬(第1/4頁)
章節報錯
作為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制大一統王朝,秦始皇的暴斃,給原本明朗的朝堂蒙上了一層陰影。
秦始皇創立了封建郡縣制度,將原本屬於諸侯的權力收歸中央。
是繼宗法分封制度之後出現的,以郡統縣的兩級地方行政制度,是秦朝中央集權制在地方政權的體現。
大秦自祖龍一統六國,統一時間才十二年。
當初為了討論建立什麼樣的地方行政機構,秦國的朝堂吵開了花。
當時的丞相還是王綰,他主張繼承周朝祖制,實行封建分封,分封秦王的皇子、兄弟為王。
而當時的廷尉,現在的左丞相李斯則冒天下之大不韙,力排眾議,堅定地支援廢除分封諸侯,實行郡縣制度,加強新建立的中央集權。
得益於這種新興的封建制度,祖龍的權力得到空前的集中,祖龍也沒有浪費,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裡,做出了讓後世代代模仿的各種偉大事蹟。
全國上下,統一戰線。
秦始皇一條命令,下面就會無條件的執行。
所以才有了秦直道、秦長城、驪山皇陵……
如果說現在的朝代是基建狂魔,比起兩千多年前的秦朝來說,甚至還稍有遜色。
畢竟不是哪個國家,哪個朝代,都能隨時投入幾十萬、上百萬的勞工去完成領導人的宏偉藍圖。
而秦始皇也透過一件件政令的達成,完成了對整個秦朝的絕對掌控。
不過事情的發展,總是有利有弊。
皇帝的權力過於集中,就擠壓了下面官員的權力空間,造成秦朝官員只能淪為皇帝的傳聲筒。
有秦一朝,只有英明的君王,而無強勢的臣子。
君強臣弱的現象,直到秦朝滅亡也沒有改變。
這也是秦朝為什麼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當一個國家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一個英明的君主身上,這個國家就岌岌可危。
因為人這種生物,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他的動物性。
人非聖賢,總要出錯。
普通人出錯頂多連累自己,再狠點牽連身邊的親戚、朋友。
而如果一個帝王犯了錯,所要付出的代價,就有可能是整個帝國。
秦朝的滅亡,就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
長長的送葬隊伍,一眼望不到頭。
中車府令趙高站在一眾皇子、皇女中,尤為的顯眼。
這也給後面的大臣傳遞了一個訊號,趙高選擇了胡亥。
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畢竟朝中大臣,十有八九都是挺扶蘇的一派。
就連左丞相李斯,之前也是堅定的扶蘇派。
因為扶蘇這個人,實在是太完美了。
扶蘇。
剛毅而勇武,信仁而奮世。
天生就有一個仁君之象。
秦始皇對自己這個大兒子也非常欣賞,並一直把他當作儲君來培養。
扶蘇少年時就跟隨大將王翦、王賁父子征戰沙場,跟隨大儒茅焦、淳于越等人學習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