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各方應對(第1/3頁)
章節報錯
“父王。”床榻前的女子,淚流滿面,拉著枯瘦的手哽咽不已。
“傻孩子,別哭了,如果不是中原來的醫者,父王早就死了,拖了兩三年,父王也累了,以後新羅就交給你了。”真平王笑著說道。
“嗯,父王你放心休養,我會看好新羅的。”
“那就好!那就好…”真平王的聲音越來越低。
“父王!”金德曼抬頭看著父親歪到一邊的頭,不由捂著嘴哭了出來。
“大王!”宮裡的內侍,宮女,跟著跪下,悲呼一聲,哭了起來!
真平王在位五十六年,在新羅聲望很高,多次擊敗百濟入侵,從高句麗手裡奪了一些土地,一直與中原交好。
真平王組建了一支精銳人馬,號稱花郎,新羅人無不以加入花郎為榮。
“大將軍,高建武邀請我們,共同抵抗大唐,這事你覺得我們應該怎麼做?”金德曼問道。
因為金白淨早有安排,金德曼繼位的事情,並沒有引起波瀾,主要也是因為金白淨沒有兒子。
大將軍龍春?舒玄,是一員老將,一直南征北戰,在國內聲望也很高,更是顧命大臣。
“大王,我國與大唐向來交好,無需理會高建武的。”龍春行禮道。
“可是唇亡齒寒,高句麗萬一抵擋不住,大唐會不會連我們一起滅了?”金德曼問道。
“大王無需擔憂,中原朝廷講究師出有名,對於我們新羅來說,只要不主動招惹,他們就沒有藉口出兵。
如果大唐打下高句麗,他們也需要有人在這裡幫他們治理遼東,大王只需要上書唐皇,表示臣服就可以了。”龍春建議道。
“大將軍言之有理,上書肯定要上書的,還得要唐皇的冊封。”金德曼點點頭道。
從商周開始,中原王朝冊封周邊部落,小國,逐漸形成一種習慣,四周的小國也以有中原朝廷冊封為榮,甚至覺得沒有冊封就不是正統。
“對於這場戰爭,大將軍你怎麼看?高句麗擋得住嗎?”金德曼問道。
楊廣三徵高句麗,雖然是失敗,不過也只有高句麗大肆宣揚是他們戰勝了隋朝,其他人只覺得是隋朝沒有贏而已,只算抵抗住了隋朝的進攻。
“這不好說,沒有可比性,每一場戰爭都充滿不確定,這要看雙方的實力和準備,不過臣覺得高句麗輸的可能性更大。”龍春說道。
“哦!這是為何?”金德曼不解的問道。雖然金白淨也在培養她處理政務,不過對於軍事,她是真不瞭解。
“中原朝廷的強大,那是不用說的,而高句麗今非昔比,淵家和王室不合,高建武也比不上平陽王,乙支文德也死了;除了楊萬春,高句麗其餘將領,不值一提。
關鍵這次大唐出兵,非常突然,去年聽說他們還在和西方吐谷渾打仗,今年唐皇居然親征高句麗,這是所有人沒有想到的,可以說高句麗準備不足,這一點上,他們就輸了三分。”龍春分析道。
“嗯,有道理。”金德曼頜首贊同。
“無論誰輸誰贏,對我們都是一件好事,大唐贏了,需要我們制衡百濟;高句麗擋住了,實力也會大損,正好吞併他們。”龍春眼中精光閃爍,興奮的說道。
“是了!戰爭一起,高句麗必然集中全國力量,才能抵擋,這糧食可不夠用,今年耕種也會受到影響,明年就算沒有戰爭,也不好過。要不我們準備兵馬,趁其後方空虛,出兵偷襲,還能賣大唐的好。”金德曼高興的說道。
“不妥,不妥!如果我們出兵,高句麗腹背受敵,肯定會戰敗,但是大唐太強大了,有個強大的鄰居,對我們並非好事,還不如坐山觀虎鬥,這樣儲存了實力,又能見機行事。”龍春搖搖頭說道。
“大將軍說得是,是我太想當然了,萬一大唐乘機把我們也滅了,那就不妙了。”深吸一口氣,金德曼冷靜下來,有些後怕的說道。
“我們不但不能出兵,還要把兵馬後撤,讓高句麗專心抵擋大唐,另外大王可以寫信給高建武,就說先王剛走,國內不穩,想要出兵,也有心無力。”龍春提議道。
“準了!軍事上大將軍你安排就是。”金德曼點點頭道。
“大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