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建議制定詳細的律法,針對發明創造,改進工具,進行獎勵,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杜如晦提議道。

“有道理,愛卿可以寫一份詳細的摺子,大家商議一下。”李世民點頭同意。

對於杜如晦的提議,王牧只想給他豎大拇指,不愧是青史留名的智者,只要想到事情上面,就想得非常周到。

中原從來不缺智者,只不過他們的精力,主要放在政務上,一方面得應對政敵,一方面得應對皇帝,所以對於一些瑣事,細節到具體民生這些,就沒有關注那麼到位。

這是政事上的悲劇,伴君如伴虎,不得不小心謹慎;虎視眈眈盯著自己位置的人也不少,又得謹言慎行,防止被政敵抓住把柄。

工匠地位低下,一般只會埋頭苦幹,也不會特意去想著改進某種物件,很多時候,都是無意之中碰巧。

工匠又九成九都是男子,對於女人使用的紡織機這些,本身就不關注,即便製作,只要使用沒有問題就行,具體操作次數極少,這也是女性使用工具,改進很少的原因。

紡織機從出現到如今,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時間,完全就是時間長,才有的進步,不像武器盔甲,一直不停的在改進。

這次杜如晦的意見公佈出去,必然引起工匠的熱情,中原的工具,器械,恐怕會猶如雨後春筍一般的更新。

“陛下,臣以為賞賜需要定豐厚一些,才讓人有動力去專研。”王牧說道。

“嗯,可以。”李世民應了一聲。

“陛下英明!”王牧誠心的恭維了一句,這事離不開李世民的支援,有李世民這個皇帝定下律法,至少在大唐一朝,不會出現變故,這足夠中原科技前進一大步。

“這蒸汽機不錯,多造一些,以後鍛造武器盔甲就用它。”李世民說道。

鍛造武器盔甲,缺的不止是材料,還有工匠,如今材料來源充足了不少,而工匠就有些不足了,這些事情,李世民自然是知道的,所以他才讓多造一些蒸汽機。

“陛下英明,蒸汽機用處巨大,臣等已經想出十多種運用之法,正要實驗。”閻立德朗聲贊同道,說著還給李世民講解了幾種設想好的方案。

不止如此,閻立德還從懷裡掏出一疊圖紙,一邊說一邊介紹打算用蒸汽機幹啥。從這些地方,也看得出來,閻立德對於器械很精通,對蒸汽機也很是喜歡。

“陛下,除了鋼鐵,蒸汽機還需要一種膠,產量很低,一時半會的,想要多造一些,有些困難。”王牧說道。

杜仲膠產量很小,這也是一個巨大的限制,畢竟還得留一些更換,不然半路拋錨,豈不是完犢子了。

“別給朕說這些,朕只看結果,需要東西自己去找。”李世民擺擺手說道。

王牧很是無語,這種態度,不是自己習慣的嗎,算不算報應。

“臣遵旨!”

“走吧!既然朕出來了,就去看一下鐵路,說來朕還沒有去看過呢。”李世民招呼道。

鐵路的站點在長安城外,如今才剛剛鋪設三百多米的鐵軌,枕木堆積很多,不過鐵軌鍛造很慢,估摸著想要通車,還得等大半年,這還是因為蒸汽機加入的緣故。

不得不說,閻立德等人非常厲害,不用王牧講解,他們就把枕木的形狀定了下來,帶著弧形的枕木,可以很好的減震,又不像直的那麼容易斷裂。

螺絲加工,是另外一個難題,不過工匠自然有自己的辦法,在鐵棍上做了幾個克度的卡子,一樣固定得結結實實的。

筆直的鐵軌,直達遠方,李世民走上去踩了一下,仔細的觀察之後,起身說道:“這麼多精鐵,朕看得心疼啊!”

房玄齡等人紛紛點頭,一副深有同感的樣子。

“這是值得的,再過半個月,就能試著執行,到時候陛下看一看就知道了。”王牧說道。

“希望如此吧!”李世民忍住沒有去捂胸口,想到這些精鐵,以後就這麼埋在地上,他就覺得肉痛。

“不會讓陛下失望的。”王牧很是自信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