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有凌雲之志,可惜妾身幫不上忙,不過妾身覺得,無論是否在長安,也可以做一番事業。”閻婉寬慰道。

李泰心裡一動,他想起了王牧,他很少在長安任職,偏偏立下了偌大的功勞,這給了他靈感。

“皇帝又如何!本王自己也能建立一個國家。”李泰眼神一凝,心裡暗自想道。

安排近百名官員的職務,還是有些頭疼,不過一半都是王府屬官,不需要安排他們官職,只要根據官職安排位置就行,和凌敬商議了之後,安排到了三座城池。

給了他們半個月的假期,讓他們在林邑好好逛一逛。

“林邑雖然是小城,卻也熱鬧。”蕭德言感嘆道。

林邑人口雖然不多,但是經過集中安置,城池附近人口密集度還是很高的。

“是啊!阡陌交通,百姓面帶笑容,一看就過得不錯。”顧胤點頭附和。

“沒來過的人,又怎麼能想得到,林邑居然是這麼一副景象。”

“恐怕在中原,也沒有太多這種景象吧。”

“顧兄此言差矣,如今大唐,百姓富足的地方不少。”蔣亞卿笑著說道。

“是我想差了,腦子裡還是數年之前的記憶。”顧胤拍拍額頭說道。

“王都督在其中,功不可沒啊!”蕭德言感嘆道。

幾人是長安的官員,長安又是大唐的京城,自然是訊息最多,也是最集中的地方,對於這幾年天下發生的事情,他們比其它地方,以及普通的百姓,自然瞭解更多。

不說其他的,就拿食物來說,山藥葛根,兩季稻,果乾,海中的各種產出,讓整個天下的食物,一下子豐富了許多。

這些東西平常還不覺得,到了林邑,和王牧掛鉤,仔細一想,就不由讓人心生感嘆。

這些官員來林邑,因為船隊所能帶的人數有限,他們的家卷,會跟著後面的人一起來,所以閒著無事,就相約出城閒逛,畢竟城池就那麼大,沒啥好看的。

林邑城的酒樓還是有的,甚至還不少,不過對於在長安住慣了的人來說,就上不得檯面,所以他們是沒啥興致的,反而對城外很感興趣。

林邑城附近,是一處平原,從城池分出去的道路,四通八達,就算不是水泥路,那也是用卵石鋪出來的,看上去就像棋盤,分割出一塊塊土地,在道路兩側,不是果樹就是蔬菜架子,因為天氣暖和,一些蔓藤,已經向著架子上蔓延。

“諸位,這裡的百姓,生活真是好啊!”蕭德言感嘆道。

“關中積雪尚未完全融化,他們自己開始整地,聽說一年可收三季,上天何其鍾愛此地。”顧胤感嘆道。

“還有嶺南,聽說也是如此,可惜直到如今才被燕國公發現,不然天下,也不會出現那麼多餓殍。”謝偃點頭贊同道。

讀書識字的人,最差也是寒門,普通百姓,哪有機會識字,即便識得一些字,沒人指導,也只能算識字而已,書寫的繁體字,可不像列印出來的那麼好辨認,尤其是還有人喜歡按照自己的習慣,或是簡略幾筆,或只是簡寫幾個字,除了自己,別人根本看不懂。

雖然是寒門,那祖上也曾經闊過,眼界還是有的,教出來的後輩,自然也比普通人強。

如今的大家族,可不是明清之時,只知道壓榨百姓,對於他們來說,傳承和名聲,最為重要,傳承幾百年的家族,不會缺少一點錢財或者糧食,他們自然不需要拼命的從百姓嘴裡奪食。

只不過層次高了,有時候對下面會選擇無視,所以有人就覺得冷漠,其實那只是一種事不關己的態度而已。

至於餓殍遍地,那是天災戰亂,以一家之力,無法挽回;那種情況,即便全部家當投進去,也是杯水車薪,所以大家族在那種時候,只能保證自身,以及跟著的那些佃戶,再多就無能為力了。

在天災人禍面前,捐款是情分,不捐那是本分,哪怕別人有萬貫家財,又怎麼能怨恨別人不拿出來呢。所以見過了悲慘之事的幾人,才會心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