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

在王宮殺了兩批亂跑計程車卒,王牧就得到訊息,有一支人馬,衝出城去了。

“嘿嘿!能不能跑掉,就看他們運氣了。”王牧忍不住笑著說道。

圍三闕一,並不是說空出來那裡就是生路,那是給敵人一個僥倖心理,同時也是為了避免敵人拼命。

想想看,如果四面圍困,城裡守衛知道無路可退,那麼就只有拼命防守。

克欽族或許不知道圍三闕一這個成語,但是同樣的道理都懂,這就像圍獵,三面包圍,把獵物驅趕進陷阱。

知道也沒有辦法,城已經破了,想要活命,就得從包圍圈裡面衝出去。

廝殺一直在進行,最先平息的是王宮,裡面所有的人,不是被殺,就是被押解到廣場上,不少宮女,死死的捂著自己的嘴,不敢讓哭聲傳出去,生怕被守在附近的人殺了。

重甲兵最耗體力,殺進宮裡之後,王牧就讓他們看守俘虜,面對這群臉都遮擋起來的鐵甲人,俘虜根本升不起一點反抗的心思。

因為鐵錠有限,所以這一身重甲,全是半身甲,王牧這裡的半身甲,並不是遮擋上半身,而是遮擋前半身。

士卒衝鋒,只需要防護正面就行,如果後面受傷,不是被偷襲,就是成了逃兵,死了也活該。軍中統計功勞,背後負傷計程車卒,都要被嚴查,必須一夥的人作證,證明不是逃跑畏戰,不然功勞沒有,還可能受到責罰。

華夏經歷無數年征戰,軍隊早已形成了嚴格又公道的規矩,這也是為何正規軍戰力強盛的原因。

十七條禁律五十四斬,超乎想象的嚴苛!

其一:聞鼓不進,聞金不止,旗舉不起,旗按不伏,此謂悖軍,犯者斬之。

其二:呼名不應,點時不到,違期不至,動改師律,此謂慢軍,犯者斬之。

其三:夜傳刁斗,怠而不報,更籌違慢,聲號不明,此謂懈軍,犯者斬之。

其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將,不聽約束,更教難制,此謂構軍,犯者斬之。

其五:揚聲笑語,蔑視禁約,馳突軍門,此謂輕軍,犯者斬之。

其六:所用兵器,弓弩絕弦,箭無羽鏃,劍戟不利,旗幟凋弊,此謂欺軍,犯者斬之。

其七:謠言詭語,捏造鬼神,假託夢寐,大肆邪說,蠱惑軍士,此謂淫軍,犯者斬之。

其八:好舌利齒,妄為是非,調撥軍士,令其不和,此謂謗軍,犯者斬之。

其九:所到之地,凌虐其民,如有逼**女,此謂奸軍,犯者斬之。

其十:竊人財物,以為己利,奪人首級,以為己功,此謂盜軍,犯者斬之。

其十一:軍民聚眾議事,私進帳下,探聽軍機,此謂探軍,犯者斬之。

其十二:或聞所謀,及聞號令,漏洩於外,使敵人知之,此謂背軍,犯者斬之。

其十三:呼叫之際,結舌不應,低眉俯首,面有難色,此謂狠軍,犯者斬之。

其十四:出越行伍,攙前越後,言語喧譁,不遵禁訓,此謂亂軍,犯者斬之。

其十五:託傷作病,以避征伐,捏傷假死,因而逃避,此謂詐軍,犯者斬之。

其十六:主掌錢糧,給賞之時,阿私所親,使士卒結怨,此謂弊軍,犯者斬之。

其十七:觀寇不審,探賊不詳,到不言到,多則言少,少則言多,此謂誤軍,犯者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