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青儲和地龍(第2/3頁)
章節報錯
“好吧!臣讓人給陛下采一批。”王牧苦笑一下道,沒辦法,自己嘴快,被李世民抓到了藉口。
當然,這只是玩笑,李世民要,王牧肯定得給,只不過他不會答應分一半出去,畢竟封地產出,屬於私人財產。
私人財產不可侵犯,雖然法律之中沒有這一句,不過這是共識,其他條款,也保證了這一點,掠奪別人私有財產,不是搶劫,就是偷盜。即便是皇帝,沒有正當的理由,都不好對臣子抄家,尤其是大世家,即便涉及到謀反,也不可能像影視中那樣,滅九族,滅三族的,最多就是子孫被牽連。
“走吧!帶朕去看一下你這裡治理得如何。”李世民滿意的拍了王牧一下說道。
“臣這裡和嶺南差不多,主要是種植三季稻,因為百姓一年到頭都在為水稻忙碌,所以山地種植果樹,蔬菜,也種一些豆子小麥。”王牧講解道。
“你這裡糧食也不多,朕就免兩年糧稅,一年勞役,你覺得如何?”李世民問道。
“陛下英明,臣會讓人張貼告示,陛下巡視林邑三郡,體諒百姓辛苦,所以免了稅收。”王牧恭維道。
“朕聽說你這裡,能提供不少肉食?”李世民問道。
“陛下要徵遼東?”王牧問道。
“不錯!高句麗是心腹大患,不得不除。”李世民很肯定的說道。
“陛下所言甚是。”王牧拱手說道。
遼東半島,不說它本身在很早以前,就屬於中原,野豬皮也是在那裡發展起來的,打下來之後,把那些傢伙全部搬遷,只允許漢人生活,以後就沒有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發生。
楊廣徵遼東,並不是好大喜功,而是他知道那裡的重要性,王牧記得,另外一個世界,不但李世民打了遼東,李治也打過。三朝皇帝都攻打高句麗,臣子還支援,就只能說明,這是不能輕視的敵人,位置也非常重要。
王牧和凌敬閒談的時候分析過,打下遼東,中原就有一個方向沒了敵人,可以少很多兵力來防守。以遼東的地形來看,只要守住上面長城一線,腹地就足夠安全,相當於把現在漁陽一帶的兵力,移動到長城就可以了。同樣的兵力,防守更多地方。
至於更遠一些的北方,異常寒冷,只有一些和野人差不多的土族,只要中原不和他們交流,至少得過幾百年,才能勉強算進入封建時代。有這麼長的時間,足夠中原抽出人手,把那些野人抓回來做奴隸。
遼東半島還有一個巨大的威脅,那就是可以從海路到中原,以海岸線的漫長,敵人可以從任何一個地方登陸。為何明朝的時候,倭寇那麼猖獗,不就是因為他們可以四處遊擊,又無法長時間聚集重兵防禦嘛。雄主朱棣,三徵草原,眼裡揉不得沙子的人,都拿海外敵人沒有太好的辦法,所以完全打下遼東半島,才是最佳選擇。
李世民微微一愣,隨後說道:“朕還以為你要勸朕時機不到呢。”
“雖然說再過幾年攻打,會容易很多,不過臣以為,現在攻打,也未嘗不可,即便一年無法打下來,也能把高句麗打殘,再打第二年就是了,以目前朝廷的實力,支撐得起。”王牧分析道。
“不能久戰,薛延陀發展有些快,李思摩他們只能勉強牽制;吐谷渾和西域,也不太安穩。在遼東久戰,朕擔心那些東西乘火打劫。”李世民搖搖頭說道。
“草原就是這樣,一個部落衰弱,很快就有另外一個部落取而代之。”
“是啊!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又不能長年派大軍守在那裡,而且朕在的話還好,一但子孫軟弱,多半又是一個大敵。”李世民感嘆道。
“其實這也好辦,把草原打下來,移民過去,在草原上修建烏堡,限制遊牧民族的發展,時間久了,中原百姓就多了。”王牧提議道。
“這很難啊!修建烏堡還可以用磚建,不過移民就麻煩了,那邊很多地方都不適合種地,養著太多人,朝廷負擔不起。”李世民搖搖頭說道。
“百姓可以放牧啊!別人能放牧,中原百姓自然也可以放牧,沒有經驗,慢慢學習就是。”王牧理所當然的說道。
“話雖如此,但是百姓對於放牧,沒有那麼適應,需要很多時間學習,前期需要投入太大了。”
“臣有辦法可以儲存青料,百姓搬遷過去,一部分人放牧,一部分人收割草料,比起遊牧民族,能養更多牛羊馬匹,只要利益足夠,百姓會適應那邊生活的。”王牧勸說道。
“儲存青料?朕記得草原上他們每年都會割草,堆著給牛羊過冬的吧?”李世民眉頭一皺,回憶了一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