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林邑(第1/3頁)
章節報錯
廣州自然無法與長安相比,不過人口少不了多少,長安是城裡人多,而廣州則是城外人多,雖然不像長安一樣,城鎮密集,那村落可是一點也不少,除了道路,全是種著糧食的土地,以前荒草遍地的情境,再也不見。
人口密集,荒草沒了,毒蛇,勐獸也變得稀少,生活環境變好了許多,尤其是蚊香推廣,可以說是百姓最喜歡的東西。
孫思邈心繫百姓,居住在姑復,自然知道這邊百姓最需要的是啥,除去治療疾病,就是防蚊蟲鼠蟻,毒蟲瘴氣的藥材,所以針對性的開發了不少,這也是南洋如此順利佔領的重要原因之一,嶺南百姓也因此受益不少。
“交趾以南,一年可種三季水稻,也正是如此,嶺南才能如此快速的發展,只是可惜,土地肥力跟不上,產量下降了不少。”馮盎咂咂嘴說道。
“沒用草木灰,米田共嗎?”王牧問道。
“用了啊,如果沒用,肯定更差,你有啥好辦法沒有?”馮盎問道。
王牧眉頭一挑,他也明白,沒有化肥的情況下,一年種兩三季,土地根本沒有閒下來過,這肥力跟不上,也是正常的事情。北方不一樣,北方因為天氣原因,兩季稻種不了,田地可以休養,還能種豆子改善土地的肥力,至於山藥葛根消耗肥力更大的問題,其實很好解決,葛根兩年收穫一次,而種山藥的土地則輪種就是,反正只是一些山地,足夠使用。
“這個問題你可難住我了,我也沒有好辦法,要不然輪種,要不然就只種兩季,多少會恢復一些。”王牧搖搖頭說道。
“也罷,反正土地很多,雖然開荒辛苦。”馮盎說道。
“是啊!現在缺的是人口,土地不缺。”王牧點點頭道。
“一萬三千回紇騎兵,除此之外,還有多少人?此去天竺,人少了可不行。”馮盎問道。
“我打算把南詔,驃國的人調過去,有兩萬多人,再加上姑復跟出來的人,這就有四萬人,應該夠用了,太多的話,遮婁其國不會放心。”王牧解說道。
“嶺南的人,我已經逐漸從倭島召回,可以組建一支三萬人的軍隊,你需要的話,可以調動過去。”馮盎壓低聲音說道。
嶺南有府兵,因為要鎮壓撩人,狸人的緣故,所以朝廷並不干涉這裡兵馬的多寡,雖然朝廷不干涉,但是還是得自覺一些,所以馮盎把一些士卒,以普通百姓的身份隱藏了起來。
府兵和家卷,集中搬遷到一起,不作戰的時候,和普通百姓並無區別,也就不用擔心被人發現,只要不是仔細去查,都不會發現不同。
“你還得防著真臘,人手夠嗎?”王牧問道。
真臘在隋朝的時候,就派了使者去朝貢,武德六年也去了長安,貞觀二年又去了,送的禮物是白象,所以王牧和馮盎,只是派人通商,讓驃國去騷擾。
主要也是因為真臘並非林邑小國所能比的,真臘國城池就有三十多座,人口接近百萬,所以不能把他們逼急了。
“是有些少,根據探子回報,真臘有戰象五千,戰象高大,有皮甲護體,配合步卒,確實難以對付。”馮盎微微點頭說道。
真臘和驃國一樣,多山林,水域,縱橫中原的騎兵,很難找到發揮的地方,單靠步卒,對付象兵可不容易。
其實對付真臘士卒,也並不是沒有辦法,尤其是象兵,老祖宗早就留下了對付的辦法,只不過野戰遇到就有些難了。
真臘和驃國一樣,缺少鐵器,加上潮溼多雨,所以很少有鐵甲,沒有鐵甲,面對強弓就是一盤菜。
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強弓在真臘,驃國這邊,因為天氣原因,很容易弓弦受潮,需要花很大精力保養,所以戰爭是一件頭疼的事情,很難快速的結束。
王牧沒想過強攻真臘,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擔心北方士卒水土不服,很多次南征的歷史經驗告訴他,水土不服,才是導致失敗和戰損的主要原因。
像阿三那裡,正是戰亂的時候,那才是獲取好處最容易的地方,所以王牧把目光投向那邊,至於李世民要搞高句麗,他才不想去摻一腳。
跟著皇帝親征,可不是一個輕鬆工作,而且高句麗和中原打了多年,經驗豐富,城池多數依山而建,是快硬骨頭,還是等李世民去慢慢啃。
“不過沒有關係,嶺南已經穩定,不需要多少兵力,我能適當的抽一些出來。”馮盎繼續說道。
“把那些不怎麼聽話,又兇悍的獠人安排給我吧!這次我還會帶一些南洋的土族過去。”王牧說道。
“嚯!天竺人可慘了,你這是想把他們給滅了?”馮盎有些驚訝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