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漢白玉(第2/2頁)
章節報錯
聰明的一些人,把目光投向地面和牆壁,王牧說幫著燒製,這意味著會告訴他們如何製作瓷板,家族弄明白以後,可以在自家祖地,開發出來賣給別人,相當於又多了一門生意。
雖然有不少人說不需要修建那麼好,但是又都能看出來,這樣板房的漂亮,如果家族也改這麼一處出來,無疑是一件長臉的事情。
看著不少人在默默點頭,王牧又帶著他們到屋後,讓一名家丁,踏動水車,展示避暑效果。
水車把水抽到一個竹筒,流到屋頂,再順著屋頂流下,避暑效果不說如何,至少是一道風景,這又讓不少人眼睛一亮。
雖然在家裡弄這些,會被人說跟風,但是有多少人在意呢?如今可沒有版權一說,漂亮,好看,實用,照著做就是了,而且要用更好的材料,製作更大的水車,這樣一來,就只能讓人羨慕,展示出自己家族有錢,有實力。
這些人參觀之後,急急忙忙告辭離開,回到家裡一彙報,然後第二天,就有不少人再次來拜訪王牧,有人表示願意用物資來抵扣錢財。這在王牧預料之中,三十萬貫,他們用價值三十萬貫的糧食布匹來抵扣,如果家裡不夠,他們完全可以在一些便宜的地方去收購,然後運送過來,利潤或許沒有正常糧食生意那麼高,不過總算能節約一些。
也有一些人願意幫忙燒製瓷板,提供工匠,或者礦石來抵扣,總之五花八門,就是一個目的,儘量少掏錢。
對此王牧很高興,畢竟修建新城區,需要的物資不少,一一和他們商談,達成了雙方都滿意的條件,修建新城的準備工作,就如火如荼的開始了。
長安附近許多窯都加班加點的燒了起來,沙石,卵石大量的運送到劃定區域。
許多關鍵的材料,需要從遠方運輸,尤其是火山灰水泥,海水,石材,木材,在長安附近,缺口很大。
好在這兩三年,船隻製作,一直沒有停歇,隨著前兩年準備的木材,可以使用,如今嶺南,姑復,每個月都有一艘大船下水。
有眾多船隻,倭島的火山灰,姑復,嶺南的木材,運送就要方便不少。
只要有錢,修建速度就不可能慢下來,倭島的俘虜還沒有運到,就有許多百姓參加修建工作。對於中原百姓來說,只要能掙錢,吃苦算什麼?他們是最能吃苦的,即便天氣逐漸變得炎熱。
王牧對自己人,一點都不苛刻,來做工的百姓,每天三頓飯,雖然不算豐富,發酵的饅頭,餅子讓吃飽,只不過不允許帶走,工地上綠豆湯隨時可以喝;三天結算一次工錢,準時發放,有技術的工錢更高,讓習慣了做免費勞役的百姓,欣喜不已,當然!也有不少人想起,以前王牧改建敦化坊的時候就是如此,只不過當年沒有招多少人,規模比如今小了許多。
倭島的俘虜,在兩個月之後,陸續的運送過來,加上準備工作差不多了,新城區修建,正式開動。倭人俘虜拿著鋤頭,努力的挖著地基。
前期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充足,青石做地基,燒製的水泥做圈樑,一棟棟房屋拔地而起;燒製的陶瓷管,埋進地裡,作為下水管,這種管件,唯一的要求就是成管狀,不需要考慮美觀,不需要考慮多大的光滑度,所以製作很快。
倭人俘虜越來越多,建造速度也越來越快,原本駐紮在附近的右威衛,成了看管倭人的守衛,加上山坡上面修建大明宮的人手,龍首原熱鬧非凡。
“怎麼會修建得如此之快?”前來巡視的李世民,驚訝無比,原計劃秋收之前只是做準備工作,秋收之後才正式修建,如今秋收剛剛結束,碑林的四個坊市,已經修建完成,只需要進行內部裝潢。
“不算快吧?畢竟俘虜就有五萬,還聘用了大量百姓。”王牧掃視一圈說道,每天消耗的糧食,就是一個巨大的數量,這麼大的投入,速度慢了怎麼行。
“大明宮才完成地基,比你這慢太多了。”李世民眉頭一皺,有些不滿的說道。
“陛下,這不一樣的,大明宮在山上,運送材料就要困難不少,而且山坡上面要弄好地基,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王牧分析道。
“陛下!新城新建,有許多世家提供材料,這速度想慢都難。”房玄齡笑著提醒道。
有幾十個世家出力,每天都有大量的材料運送到工地,別說只是碑林,一邊的山莊區域,材料都快要備齊了,當然!這個材料,單指關中地區能弄到的。
“碑林的石碑,準備得怎麼樣了?”沒有再計較大明宮修建得慢的問題,李世民微微點點頭,看著王牧問道。
“這就需要一些時間了,第一批石材,剛剛送到,要等到打磨出來,再開始篆刻。”王牧說道。
“你用哪裡的石頭,現在才送到?”李世民好奇的問道。
“是衡州未陽的汗白玉。”王牧回答道。
“旱白玉,為何不用春明的?”李世民好奇的問道。
“是汗白玉,汗水的汗不是乾旱的旱,春明城的旱白玉,大明宮需要,所以臣只能請未陽幫忙開採。”王牧解釋道。
王牧也是接觸房屋修建,才知道漢白玉如今有兩種,一種因為有汗水一樣的紋路,叫做漢白玉;另外一種就是北平附近的旱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