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多想,孫老都說了沒有問題,只要我們努力一點,一定會有的。”王牧按住她的手,溫和的說道。

“那就要辛苦夫君了!”解語花翻身而起,臉上帶著一絲媚笑。

........

天氣轉涼,南洋島上,程懷默已經把土族軍隊,擴充套件到了三千,王牧給他留了五百,其他人帶著,繼續前往嶺南。

石見銀礦具體位置王牧並不知道,但是他知道銀礦在本州島上,據說正對著遼東半島,有這一個資訊,再慢慢尋找就是了。

這次他調集了大小船隻兩百艘來運送兵馬,糧草,船隻將在華亭縣出發,直奔倭島。

華亭縣也就是後來的上海,距離倭島只有七百公里,如今船隻航行速度,每小時三十公里左右,也就是說,只要一天時間,就能靠岸。

船上不但有長年航海的水師領航,還有擅長觀星的道士,即便王牧製作的地圖很不標準,不過有遼東半島作為參考,至元帶人推算了兩天,很確信不會偏離航道。

前鋒就有一萬人,在貞觀六年九月初七,正式登上倭島,這一瞬間,外表平靜的王牧,心情非常激動。

“從今天起,倭島這個名字,成為歷史。”望著遠出的陸地,王牧在心裡對自己說著。

登陸並沒有任何風波,畢竟以倭人的條件,能在海邊生活的人並不多。

“那邊!距離這裡,只有三四百里,就是百濟,打下倭島之後,有一天陛下征討高句麗,水師就可以從這裡出發。”王牧指著遠出說道。

“希望那一天,某還能領兵!”公孫武達說道。

“那一天很快就能到來,只要我們順利拿下倭島,把這裡變成大唐的領土。”王牧很肯定的說道。

“你放心安排,我會盡快把其他人運送過來。”公孫武達說道。

“一定要叮囑幾個道長,每天關注天氣,一但發現有大風雨,就停幾天,對於我們來說,最大的敵人是天氣,而不是倭人。”王牧提醒道。

“放心!我一定牢牢記住。”公孫武達保證道。

雖然王牧還不清楚,李世民會給他安排多少突厥人,不過以水師的能力,想要把大軍和糧草全部運送過來,要跑好幾次,尤其是後續還有世家的私兵。

上岸之後,王牧就開始安排斥候,四下打探敵情,同時尋找合適的營地。

登陸以後,有兩件事,出乎了王牧的預料,第一就是這個位置,居然是連綿的山區,而且樹木非常茂密,就像回到了克欽城一樣;另外一件事,就是人口,斥候在山區附近,發現了不少百姓。

當然!王牧並不知道,這一地區,本身就是倭島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所以人口並不少。

靠近山區就能發現村落,王牧根據自己在蜀中和南詔的經驗推斷,只要出了山區,就會有大量的人口,而山區裡面,定然也住著不少人。

中原有不少山民,也叫流民,這裡的流民,並不是指因為受災而四處流落的百姓,而是指為了逃避沉重的勞役,兵役,賦稅,而躲進大山裡的人;也是指那些居住在深山的部落民族,不願意出山接受官府的治理。

中原有,倭島應該也有,尤其是這種連綿起伏的大山裡面,不過這種連綿不絕的大山,也讓王牧想要儘快找到銀礦的目的,變得困難起來。

不過既然自己來了,把這裡打下來,總會找到的。

修整了一天,王牧就把軍隊派了出去,主要還是讓更多的人,四下尋找,他要把所有發現的倭人,全部抓起來。

“我只要青壯和女人。”王牧冷冷的吩咐道。

“喏!”二十多個八九品的散號將軍,朗聲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