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回姑復(第1/2頁)
章節報錯
執思失力和一些小型突厥部落,整個投降了大唐,他們部落內遷,並且組織了人馬,隨時聽候李世民的命令,算是整個部落都已經加入了大唐,李世民自然不想讓屬於自己的兵力消耗。
頡利可汗雖然敗了,突厥也表現恭順,又上表臣服,不過李世民可不會天真的以為,這些人從此不與大唐為敵,只不過他們在等待時機,積蓄實力。
大唐力量的強弱,作為皇帝的李世民,比任何一個人都清楚,他從來不盲目的自信,所以他不會讓兵力離開關中,離開北方邊關。
引誘部落劫掠人口的計劃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不過效果差強人意,尤其是突厥人,很是敷衍,契丹人也只是從不知道哪裡的小部落,抓了上千人,還大多都是老弱病殘,青壯不用說被他們扣留了下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相對王牧他們帶來的收穫,其他人就不值一提,李世民很疑惑,同樣是利誘,驃國,南詔就那麼賣力,據說已經調派了三萬人出海;像契丹,突厥,敷衍意味十足。這也是為何會說,沒有足夠利益,難以成功。
李世民為難的地方也在於此,利益太低,部落敷衍,利益太高,又難以承受。
“以臣之見,還是恩威並施為佳,作為一個任務下達給部落,完成則給予獎勵。”房玄齡建議道。
“愛卿言之有理!”李世民點點頭,眼中兇光一閃,以他帶著自負的性格,不聽話自然讓他生氣。
帝王一怒,橫屍千里,這可不是玩笑。
“或許可以和西南一樣,攜同部落一起出動,等到他們見到利益,以後想讓他們退出,也未必願意。”杜如晦提議道。
“嗯,雙管齊下吧,朕給契丹和突厥下達任務,同時讓水師配合他們一起攻略倭島。”李世民思索片刻,摸著下巴說道。
“陛下,何不讓王太守來主持倭島的事情,他更懂得如何處理。”杜如晦建議道。
李世民心裡一動,他也知道,讓世家去倭島,雖然是馮盎的提議,不過那是王牧在背後出的主意。馮盎如果知道這個訊息,也不至於等到現在。
“在安南都護府外,再加一個南洋都護府如何?”李世民再次考慮片刻問道。
“臣以為這很好,南洋缺少一個統一的管理人員,正好乘機納入朝廷治下,不過南洋有些特殊,關於稅收,官員,還得特殊對待才行。”房玄齡提醒道。
“稅收特殊對待?”李世民一聽,不由遲疑了起來,他可捨不得南洋的財富。
明白李世民的意思,房玄齡微笑著說道:“臣的意思是糧稅和丁口稅。”
“這到無所謂,那些百姓,很多都是臨時過去的,在本地已經交稅,再收豈不是重複了。”李世民爽快的擺擺手說道。
“陛下英明。”房玄齡恭維道。
“中書省傳旨,改任姑復太守王牧,為南洋都護府大都督,都督府設在林邑;加封王牧為姑復郡公。”李世民敲敲書桌說道。
房杜兩人一聽,不由暗自感嘆一聲:“厲害!”
都督府設在林邑,這分明是要王牧自己去打,這樣一來,無論他和馮盎,是否有養寇自重的心思,都被他這一手破壞了;關鍵那個姑復郡公,又代表李世民認同姑復是王牧的根基。
“那麼姑復太守,由誰接任呢?”房玄齡問道。
“由岑文字擔任姑復郡守吧,另外改任王牧第二子王安,為姑復郡長史。”李世民眉頭微微一皺說道。
姑復郡的情況,他們都是瞭解的,烏仙兒和加雅的身份在那裡放著,李世民不可能讓其他人去做郡守,必須要一個王牧放心的人,當然!這個人也得讓李世民放心,所以岑文字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以岑文字為郡守,也是方便日後把除克欽城之外的地方,完全掌控下來。
對於李世民的手腕,房杜兩人都很清楚,所以對這個任命,即是情理之中,也在預料之中。
“陛下,南洋都護府,官員如何安排?”房玄齡又問道。
“科舉錄取計程車子,不是還沒有安排完嗎?挑選二十人過去,如何安排,由王牧自行做主。另外傳旨王牧,加封他為海外行軍總管,主持倭島事宜。”李世民說道。
“陛下英明,以王牧對倭人的態度,那些傢伙,想要有好下場,可沒那麼容易。”杜如晦贊同道,他和王牧接觸比較多,自然瞭解,王牧不知道為何,非常討厭南洋土族和倭島的矮子。
李世民讓王牧去主持倭島的戰事,一來是他能處理好世家開採銀礦的事情,二來就是知道,王牧一直使用奴隸。
在李世民看來,使用奴隸,必然引起被奴役人的反抗,這是把王牧當作一個擋箭牌推在前面。至於世家,李世民並不擔心他們和王牧聯合起來,針對大唐,因為世家一切,都只會為自身考慮,在外面弄再多的財富,還不是為了回饋本家。
只要牢牢掌控中原,外面就升不起亂子,即便出現亂子,也在他能夠控制範圍之內。
雖然這一切都有賭博的成分,不過李世民覺得值得,而且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和手段。
“來人!賞賜汝南公主,遼東珍珠百顆。”房杜兩人離開,李世民獨自思索了一會,突然開口說話。
“喏!”李世民身後一個年老的內侍,輕聲應道,隨即微微躬身離開。
說來也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要弄一個門坎,越是有身份的,越是喜歡弄得高一些,這宮裡的門坎,走路的時候就必須低頭看著,才能跨出去。
或許這是某人覺得,進門低頭,這是對自己權利的敬畏,就這麼傳下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