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大量製作皮蛋和鹽蛋,是因為擴張養殖場,需要大量的蛋,而且鹽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今有嶺南那邊製鹽,終於可以稍微奢侈一點了。

“不錯,我會讓人去弄的,你把平時吃的安排好就行了。對了,那些吐蕃士卒,也給他們弄一個養殖場。”王牧點點頭說道。

從吐蕃弄下來的人口,已經有近兩千人,雖然青壯只有四百多人,王牧還是單獨給他們組建了一處聚居地,為了保持高原生活,這個地點,位於吐蕃高原交界處,海拔也不低。

“那些傢伙,也只適合放牧。”岑文字搖搖頭說道。

安置吐蕃人,是岑文字親自去的,那些傢伙,雖然大部分都是吐蕃貴族的奴隸,不過真沒有種地的天賦,教起來困難得很。

不說其它的,就是耕地這件事,就難住了九成九的吐蕃人,沒辦法,不得不抽了一百戶漢族百姓,帶領他們耕種。

“放牧就放牧吧!反正我們也缺少牲口。”王牧說道。

姑復郡的人口,來源非常複雜,目前有二十多個民族,前期因為缺少糧食,對於放牧就沒有那麼看重,加上這些人口,大部分都是掠來的,自然就沒有多少牲口。也只有驃國這邊,三大部落,還有不少牛羊馬匹,這幾年增加了不少。

牲畜這東西,急不來的,從平川鎮開始,王牧就在讓人飼養家豬,如今過了快九年,每年也才一萬多頭被宰殺。

當然!這是因為每年要殺掉一批,這就是養豬的好處,哪怕沒有化學飼料,一年時間,也有一百多斤,可以殺來吃肉。

養豬比牛羊差的地方在於,想要它們長得快,需要喂得精細一些,不像牛羊,只需要吃草。

好在姑復郡需要養大量的礦工和士卒,所以有很多米糠,麥麩,拌著野草煮,是非常好的豬飼料。

還有豆渣,葛根殘渣,雖然葛根有微量的毒性,不過混和著野草,米糠餵豬,還是沒有問題。

如今養豬場,有三千多頭母豬,這才是養豬場的底蘊,母豬一年可以產兩窩,一窩十頭左右,等到這三千多頭母豬,全部成年,即便扣除成活率,每年也有七八萬豬出欄,最辛苦的當然是那一百多頭強壯的公豬。

其實羊生長速度更快,半年就能出欄,但是羊的繁殖速度不夠快,兩年三胎,正常情況一胎只有兩隻,所以罕林城和遂久城草原之上,只有十萬多頭羊,母羊不能殺,每年有三四萬頭羊出欄。

說起來不少,不過因為如今姑復是採用共同養殖,所以這些家畜,不但要提供給士卒,還供養著姑復郡三十多萬人口,這麼一點肉食,除了逢年過節,平時真的很難吃到。

至於牛就更不用說了,一年一胎,而且牛是耕地拉車的主力,不是病死,根本不可能拿來吃。

犛牛到是隻能用來吃,所以多出一個吐蕃人構成了牧場,也是一件好事。

“好的,我抽人給他們安排。”岑文字答應了下來。

無論是種植還是養殖,王牧非常在意技術的發展,趙家在培養水稻,現在已經擴充到小麥,豆子和蔬菜,果樹也開始涉獵。

雖然如今還只是處於精選種子,把多種不同地域而又是同類的作物混種,人工授粉這一階段,不過產量確實有提高,現在姑復郡每年的種子,都是由趙家提供。

科學的進步,需要人不斷的探索,有趙家這種大家族,系統性的進行,和一個實驗基地,並無區別,只要積累夠了,自然會有長足的進步。

養殖這一塊,就沒有辦法了,種地大家都有經驗,不至於從零開始,養殖這一塊,說經驗根本談不上,所有人印象中,不就是提供一些草料,然後任由自我生長嗎?

像王牧這樣,建立大型養殖場,除了皇家,就沒有其他人幹過,目前也只是注重衛生和飼料,精選優良品種上面。

想到這裡,王牧突然想到,或許動物也可以雜交,當然!他不是想要跨物種的進行,而是不同品種的牲口,例如綿羊和山羊,例如家豬和野豬。

野豬體魄強壯,很少有病死的,相對野豬來說,家豬的肉更肥一些,腥味沒有那麼重,當然!現在姑復郡的養殖的豬,都是閹割了的,腥味已經減少了許多。

用野豬來配種還是可以的,或許能夠改良一下品種,不過這種事並沒有把握,但是對於王牧來說,完全可以試一試,反正也不麻煩,吩咐下去,自然有人去做。

白豬是哪裡來的,王牧並不清楚,他只是知道白豬和黑豬雜交之後,生長速度更快,肉更瘦一些,但是他相信,集合目前大唐國內,各地豬的品種,一樣可以培養出優良的來。

還有羊群,吐蕃高原的羊,驃國南詔的羊,還有天竺的羊,草原的羊,或許看上去都一樣,但實際上是有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