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呆了一段時間,雖然天天帶女兒很開心,不過王牧還是不想再呆下去了,主要是三個妖精輪流上陣,車輪戰讓他苦不堪言。

貞觀四年,剛剛夏收結束,大量的水果開始成熟,桃子,桂圓,荔枝,杏子,梅子,這在如今姑復地界,都有不少,更何況幾年前王牧就有意的移栽種植。

去年果乾送到長安,大受歡迎,今年自然要加大力度,適合做果乾的做果乾,不適合的則做成罐頭;燒製小陶罐,瓷瓶有些浪費,所以製作的大部分都是大罐子,一罐裝一二十斤的那種。

物件都是提前就開始準備的,只等收穫,不止是姑復,南詔與驃國同樣在採集,雖然一點點價值不高,不過動用整個部落,國家,所能得到的水果可不少,這一筆生意,他們也不想放過,畢竟對於他們來說,能外銷的貨物,實在不多。

沒有等到第一批水果罐頭做好,王牧帶著試航回來的船隊,啟程去了嶺南,答應了馮盎從長安回來就去嶺南,上次耽誤了,這次必須過去一趟。當然!王牧主要是有自己的規劃。

船隊航行在大海上,王牧也沒有忘記讓人試著捕魚,藉助大船的力量,雖然有所收穫,卻不像江水裡面那麼多。

對此王牧並不覺得奇怪,畢竟海洋太大,不像江裡面,可以整個水流,一起過濾一遍。

不過能有所收穫,就是最大的收穫,這正面他們可以在大海捕魚,只要找到魚群喜歡的水域,就能得到大量的魚產。

捕魚只是一方面,大海的產出,相當豐富,現在海邊也有魚民,他們除了在海邊捕魚,就是趁著潮水退去的時候,在岸邊撿一些被潮水留在岸上的魚類。

不過魚民和現在絕大部分人一樣,只重視魚,像是帶甲殼的螃蟹,蝦,蚌這些,並不重視。

王牧可不一樣,他可是知道,只要是活著的東西,就沒有不能吃的,而且甲殼類,味道通常不錯,再說如今這時代,有得吃就不錯了,還是肉食,誰計較那麼多。

內地百姓不喜歡吃螃蟹,並不是不吃,只不過不會花精力去弄,主要是肉太少,還要加鹽,這投入的成本不划算;魚民賣魚,自己吃其它的東西,不過海中的東西,味道大,又鹹,關鍵還吃不飽,所以他們更喜歡吃糧食。

王牧有船隊,他可以做到互通有無,把海產品賣到內陸去;太鹹的海產品,到了內陸,反而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當作食鹽使用。

大海之中,不止是動物,還有植物,哪怕是海草,其實都可以吃的,更別說海帶那些,所以這完全就是一項好的產出,還能大量減少內地對食鹽的需求。

看著遠出的礁石,王牧不斷的在心裡規劃著以後,嶺南擁有的人口,比起姑復多了不少,有這一支力量,想做一些事情,就容易多了。

對於王牧的到來,馮盎非常歡迎,帶著十多個兒子前來迎接。

廣州又稱楚亭,春秋戰國的時候,就建有城池,始皇帝建立南海郡,這裡就是郡治所,漢末東吳,兩晉的時候,這裡都是治所,所以這城池並不小。

“真是抱歉,上次就應該前來拜訪的。”王牧歉意的說道。

“沒有關係,你也是有要事在身,不知道陸公與蔡國公病情如何?”馮盎搖搖頭問道。

“已經好了,只不過尚且需要調養。”

“那就好。”

寒暄之後,自然是先吃喝一頓。

“看廣州就知道嶺南的繁華。”

“這是現在,如果是兩年前,你看到就不是這個樣子。”馮盎苦笑著說道。

“多季稻!多季稻種植成功,我把山裡的人搬遷了出來,所以你見到這裡才有如此多人,以前還是人煙稀少的。而且這樣的地方,整個嶺南,也沒有幾處。”馮盎給王牧解釋道。

王牧點點頭表示明白,想要種植水稻,自然得選擇平地,還得水源好的地方,嶺南水源不怎麼缺,不過平原還是缺少的。

如今嶺南,包括廣西,以及後世越南一部分,所以平地其實只集中在廣東一帶。長年生活在這邊,人們也知道要遠離大海,避免風暴,畢竟以如今的生活條件,遇到颱風,海嘯,就是死路一條,這樣一來,能讓馮盎選擇的地方,就相對有限。

把人口集中起來,無疑是最好的辦法,集中人口,還有利於統治,以前馮盎不好強制山寨的人搬遷,不過有了多季稻,這事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