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冬捕(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一件事上正規之後,做起來就輕鬆多了,隨著精耕細作的推廣,平地種植兩季稻,山地種葛根,糧食產量越來越高,庫存的糧食也越來越多, 有時候王牧覺得,不打仗安心發育,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要說發展快的,還是家禽養殖,每天上萬雞蛋產出,每個月都有十萬的雞崽子破殼而出, 養殖場的規模也一再的擴充。
姑復, 遂久的湖泊非常多,湖泊附近是草地, 所以圈了幾個來養殖鴨和鵝,和雞不一樣,鴨和鵝會吃草,加上水裡,草地的蟲子,可以節約不少飼料。
佔據了小半湖泊的大白鵝,看上去非常壯觀,剛剛收割不久的稻田,裡面長出了不少嫩芽,密密麻麻的鴨群在水田走動,尋找著地裡的食物,所有看到這一幕的百姓,都忍不住露出笑容。
王牧的目標,是在幾年之後,讓蛋不再成為百姓的奢侈品,如今因為數量的不多,那些不能孵化的蛋,絕大部分提供給了士卒, 剩下的則是以獎勵的形式發放。
雖然上一次傷亡不小,不過士卒並沒有因此產生牴觸心裡,因為王牧對士卒的待遇非常好,雞蛋,羊奶,肉食,這些東西,都是他們以往捨不得吃的,如今隔三差五就有一頓。
士卒的撫卹待遇也是其它地方無法相比的,主要還是體現在對他們家眷的照顧上面,無論是陣亡,還是傷殘,村裡必須安排人幫著種地,沒有戰爭的時候,其他駐守士卒,也會前去幫忙,這一點沒人有意見,畢竟都不知道, 自己會不會有那麼一天, 也需要人幫忙。
許敬宗的洗腦工作,一直未曾停止,而且從目前看來,結束的時間,遙遙無期。
王牧原本以為,他可能不會做太久,畢竟這個工作,沒有多大的權力,更像政教一樣。誰知道他越幹越有勁,甚至有些癲狂的味道,他帶著一部分蜀中各大家族的子弟,甚至喊出,炎黃血脈最高貴,其他都是低賤蠻夷,不願意融合炎黃血脈的人,應該永世為奴!
或許越是懂得多的人,越是容易陷入這種帶著信仰的知見障裡面,反正許敬宗他們,非常的狂熱,宣傳,演講,每天都在進行。每次見到許敬宗他們,面容扭曲,聲嘶竭底的在那裡高喊,就有些擔心,怕這些傢伙擴大規模,影響到整個國家。
不過想想也沒有關係,不過就是激進一些而已,傳播開沒有壞處,極端永遠只是少數,說不定還能讓血脈裡面狼性強大一些。
其實王牧並不知道,許敬宗變成這樣,主要是因為李世民,李世民登基,大赦天下,被貶出京的官員都被召回去了,他這個秦王府十八學士,秦王府的嫡系,偏偏沒人理會。
在秦王府的時候,他的存在感就是最低,官職名望也是最小,好不容易撈到一個實權,卻是偏遠的南詔,這和被貶沒有多大區別。到了王牧這裡,也只是參軍,關鍵王牧並不帶他打仗,只是負責洗腦。
原本許敬宗還打算把這一套帶回去,獻給李世民,幫著洗腦其他番邦部落,如今失望了,他覺得自己被遺忘了。
不在寂寞中死亡,就在寂寞中瘋狂,心裡的苦悶無法對外人述說,許敬宗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變得極端;李世民對他的漠視他沒有辦法,畢竟李世民是皇帝,手下那麼多文武大臣,所以他就把怒火瞄準番邦。
兵權沒有,政權也沒有,唯一的武器就是洗腦,這讓他想到了宗教信仰,也想到了黃巾張角,不就是依靠信徒,拉起了大批的人馬;不過他很聰明,知道自己和張角不同,他這和宗教也有區別,所以要改得適合自己。
在王牧手下,許敬宗也明白,不可能讓信仰變成自己私人的,那麼就轉嫁到王牧身上,反正王牧也具備基礎條件,修路,修水庫,新糧食,新食物,照料弱勢群體,打擊番邦富人,怎麼看都是聖人一樣。
可惜許敬宗不知道,信仰這東西,越是深入研究,陷入越深,在給別人洗腦的時候,也是在給自己洗腦。
越析詔那邊的人,又搬遷了三千戶回來,就在騰衝五十里外一處平原,本來已經被他們放棄的地方,這裡就是尋龍拿來讓王牧教導他們種地的地方,至於全族搬遷,他才沒有那麼傻,先拿一部分試試水,如果王牧插手這塊地方管理,他肯定翻臉,哪怕輸了也不會臣服,寧為J頭,不為鳳尾。
這一點王牧也明白,根本沒有一點插手的意思,只是安排了一些人,前去指點開墾土地,建立水車。管理人庫爾特並不知道,其中一些人,是許敬宗安排過去的。沒有兵權,不過合理的調動,還是沒有問題,這些小事,王牧不可能親自指派那一個百姓前去。
尋龍抓了五千俘虜,換了糧食,王牧不去管他從哪裡弄來的,也懶得和他扯皮,俘虜多重,就換兩倍俘虜體重的糧食,這也是刺激他儘可能的多抓活口。
雖然尋龍覺得有些虧,不過王牧又提出購買他們的羊毛,指點他明年夏天如何收集羊毛,這可是尋龍無法拒絕的條件,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看上去根本沒有成本。
王牧並沒有讓士卒閒著,驃國收縮兵力,讓出大片地方作為緩衝,他就讓王安帶人向山區清繳。
克欽城向南是驃國,向北大片地方,全是山脈,根據地圖上看,應該是喜馬拉雅山脈的分支,連綿不絕的大山裡面,住著不少部落。讓兒子去清繳,也是一種鍛鍊。
透過不斷的查詢資料,王牧才知道,原來在隋文帝時期,就派兵打過林邑,連都城都打下來了,林邑王坐船逃出海外,只不過因為準備不足,加上士卒多是北方人,病死不少,連主將都病死了,這才放棄了林邑。
隋朝一萬步騎加兩千水師,就能打敗林邑國,雖然驃國比林邑要強大,但是自己人更多,沒有理由打不過。
上次不佔優勢,王牧總結了原因,一來騎兵不夠,沒有北方大馬衝陣,破敵要差一些;二來士卒來至好幾個民族,磨合不夠,配合不好,訓練還差了一些。
訓練在繼續,武器也在打造之中,王牧他想把士卒儘量武裝充足一些,因為他下一個目標是驃國的扶谷城。
扶谷城不但擋住了南下的道路,而且是一個巨大的礦城,以盛產寶石聞名,屬於驃國不可能放棄的地點,如今囤積了五萬兵馬駐守。
雖然現在王牧還沒有信心勝過驃國,不過他也不怕,就從上次虎頭蛇尾的反攻來看,驃國的戰力真的很弱。
船隻建造了十艘,不過因為大船還沒有把握,所以建造的是小船,從五米到十米的都有。其實王牧早就想造船了,以前是沒有技術,如今可是準備充足了。他造船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撲魚。
南詔眾多湖泊,裡面的魚不少,以前南詔人是沒有辦法捕魚,王牧可是有辦法的,唯獨缺少的就是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