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殿下出京,太不安全了。”

“也沒有必要天天去。”

皇帝打著呵欠說道:“一旬去個一兩天就是了。”

高太監若有所思,還是低頭應了聲是。

…………

之後的幾天時間裡,皇帝分別召見了五個宰相,甚至還開了個小型會議,討論增加商稅的事情。

因為維穩是第一大事,在穩定民心這個大理由面前,其他宰相也不好反駁這個建議,只能紛紛點頭同意。

不過幾位宰相還是有分歧的。

分歧在於,這個政策到底要施行多久。

洪德皇帝的意思是,如果沒有什麼問題,可以就這麼更易稅收,也就是說永久性推行下去。

五個宰相,在這個方面都各有不同。

陳靖主張暫行五年。

崔煜的意思是三年。

趙相公比較厚道,給了個十年的期限。

因為十年時間,每年少收三成,基本上就等於是免賦三年了,與北邊百姓待遇等同。

幾天時間商量下來,最終定下,暫行此法,以觀後效。

效果好就可以一直這麼收,效果不好,收個三年了事。

三日之後的大朝會上,皇帝陛下正式提起這個方案,不出意外的,遭到了許多文官的強烈反對。

好在幾位宰相都沉默不語,因此反對的人,只佔了少數。

最終,皇帝陛下大發雷霆,裁撤了幾個意見最大的官員,這個政策便順利推行了下來。

也就是從洪德十六年開始,減免全國三成的田稅,把商稅從三十稅一,增加到三十稅三。

也就是說從百分之三點三,加收到了百分之十。

並且,因為不太清楚能不能補上田稅的缺口,這個商稅的收法,只施行明年一年,到了後年,還要繼續再定。

同時,明年戶部將派出官員到各省,開始清丈土地,同時督行新稅。

政策,被洪德天子,強行的推行了下去。

皇榜,也在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張貼到淮南諸省。

皇榜所到之處,原本可能還有些怨氣的百姓們,立刻偃旗息鼓。

不過地方上的商賈,地主們,心裡自然一百個不高興,看到皇榜之後,便立刻開始明裡暗裡攛掇官員,請求朝廷更易新法。

不過這一切,目前還只是淮河以南發生的事情。

畢竟淮河以北,現在是沈老爺在管。

此時,兗州的秋收,基本上已經結束。

兗州,徐州兩地的百姓,顆粒入袋,朝廷和地方衙門,沒有要他們一粒糧食。

甚至,一部分百姓扛著一袋糧食去到衙門裡,要償還春天衙門無償發給他們的種子,都被兗州徐州的地方衙門推拒,表示年初的種子,是大陳無償贈送給他們的,不要求百姓償還。

這更讓兗州徐州的百姓們喜出望外。